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14:57
思南方言的程度一般通过三种方式:词法手段、句法手段及非语法手段来表达。词法手段主要依靠重叠式、附加式两种格式。重叠式有ABB式、AABB式、四字格扩展式;附加式可以附加词缀、助词。句法手段按程度词的位置分为状中式和中补式。作状语的程度词主要是程度副词、代词、凝固短语,作补语的格式主要有“X+Y”式、“X+固定短语”式、“得”字句。论文主要由前言、四章内容和余论构成。第一章前言主要是简介思南县概况、思南县方言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材料的来源,本文的体例说明和思南县方言音系。第二章主要对程度、程度范畴以及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的概念界定、特性描写、划分类型。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的词法手段。从句法成分、语义、语用三方面描写重叠式、附加式这两种表达法。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的句法手段。描写、分析了前加程度副词、代词、凝固短语等状语式,后加程度副词、量词、形容词、固定短语等补语式。第五章主要列举了重音、语调、停顿、添加感叹词、拟声词等五种非语法手段辅助表达程度的表达法。余论主要是讨论程度词的连用,并对全文做个总结。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思南县概况
1.人文地理简概
2.历史沿革
3.对外古道交通运输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方法
四、材料来源及发音合作人说明
五、本文体例说明
六、思南方言声韵调
1.声母
2.韵母
3.声调
第二章 程度、程度范畴及程度表达法
一、程度
1.程度与量
2.程度的量幅性
3.其他特征
二、程度范畴
1.程度范畴的定义
2.级次连续性
三、思南方言的程度表达法及分类
1.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
2.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分类
第三章 词法手段
一、重叠式
1.ABB式
2.AABB式
3.四字格扩展式
4.与普通话的对比
二、附加式
1.前加式:BA式
2.后加式
3.X+助词
4.四字格
第四章 句法手段
一、状语范畴
(一) 程度副词
(二) 代词:这样(个)、那样(个)
(三) 凝固短语:没得哪家
二、补语范畴
(一) "X+Y"式
(二) X+固定短语
(三) "得"字句
第五章 非语法手段
一、重音
二、语调
三、停顿
四、添加感叹词
五、拟声词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东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 肖亚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2]衡阳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 彭兰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1)
[3]贵阳方言的重叠式[J]. 涂光禄. 方言. 2000(04)
[4]通比性的“很”字结构[J]. 储泽祥,肖扬,曾庆香. 世界汉语教学. 1999(01)
[5]《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 石毓智. 国外语言学. 1995(02)
[6]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 黄雪贞. 方言. 1986(04)
[7]贵阳方言的语法特点[J]. 汪平. 语言研究. 1983(01)
硕士论文
[1]许昌县方言程度表示法[D]. 刘纪听.河南大学 2008
[2]武汉方言程度表示法[D]. 李佳.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 鲁科颖.四川大学 2007
[4]南通话程度副词研究[D]. 张颖炜.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D]. 李琳.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576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思南县概况
1.人文地理简概
2.历史沿革
3.对外古道交通运输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方法
四、材料来源及发音合作人说明
五、本文体例说明
六、思南方言声韵调
1.声母
2.韵母
3.声调
第二章 程度、程度范畴及程度表达法
一、程度
1.程度与量
2.程度的量幅性
3.其他特征
二、程度范畴
1.程度范畴的定义
2.级次连续性
三、思南方言的程度表达法及分类
1.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
2.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分类
第三章 词法手段
一、重叠式
1.ABB式
2.AABB式
3.四字格扩展式
4.与普通话的对比
二、附加式
1.前加式:BA式
2.后加式
3.X+助词
4.四字格
第四章 句法手段
一、状语范畴
(一) 程度副词
(二) 代词:这样(个)、那样(个)
(三) 凝固短语:没得哪家
二、补语范畴
(一) "X+Y"式
(二) X+固定短语
(三) "得"字句
第五章 非语法手段
一、重音
二、语调
三、停顿
四、添加感叹词
五、拟声词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东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 肖亚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2]衡阳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 彭兰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1)
[3]贵阳方言的重叠式[J]. 涂光禄. 方言. 2000(04)
[4]通比性的“很”字结构[J]. 储泽祥,肖扬,曾庆香. 世界汉语教学. 1999(01)
[5]《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 石毓智. 国外语言学. 1995(02)
[6]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 黄雪贞. 方言. 1986(04)
[7]贵阳方言的语法特点[J]. 汪平. 语言研究. 1983(01)
硕士论文
[1]许昌县方言程度表示法[D]. 刘纪听.河南大学 2008
[2]武汉方言程度表示法[D]. 李佳.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 鲁科颖.四川大学 2007
[4]南通话程度副词研究[D]. 张颖炜.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D]. 李琳.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5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2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