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12:19
  近年来,因为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常常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理解和使用的困难,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已开始受到词汇研究界的关注。本文从留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提取偏误语料,通过分析,将偏误类型划分为普遍范围内的偏误和特殊结构中的偏误,并从语义、语序、语用、音节搭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导致偏误产生的语内因素、语际因素、学习策略因素和语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我们发现,导致偏误的语内因素主要有意义交叉、义项数的影响、同语素影响和音节限制等;语际因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因素除了常见的回避、过度泛化和求助权威之外,还有先入为主和重同轻异。语外因素包括词典释义不精确、教材解释不科学、教师讲解不严密。在教学策略上,笔者提出:以语素教学为基础、注意归纳共性与个性、有效进行词汇偏误分析、提高词汇重现率、借鉴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经验、坚持循序渐进教学。希望这些能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帮助。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动机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动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理论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理论依据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界定及语料来源说明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语料来源说明
第2章 前贤研究综述
    2.1 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界定
        2.1.1 汉语本体研究界的界定
        2.1.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界的界定
    2.2 语气副词研究的主要成果概述
        2.2.1 语气副词的本体研究
        2.2.2 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3 同义或近义单双音节词的研究概述
        2.3.1 本体研究
        2.3.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4 关于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的研究概况
    2.5 本文创新之处
第3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偏误类型
    3.1 普遍范围内的偏误
        3.1.1 语义混淆引起的偏误
        3.1.2 语序不当导致的偏误
        3.1.3 音节搭配不当的偏误
    3.2 特殊结构中的偏误
        3.2.1 “A”与“A+是”结构的替换不当
        3.2.2 “A”与“AA”结构的差异
    3.3 小结
第4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偏误原因分析
    4.1 语内因素
        4.1.1 意义交叉
        4.1.2 义项数的影响
        4.1.3 同语素的影响
        4.1.4 音节的限制
    4.2 语际因素:母语负迁移
    4.3 学习策略因素
        4.3.1 回避
        4.3.2 过度泛化
        4.3.3 先入为主
        4.3.4 重同轻异
        4.3.5 求助于权威
    4.4 语外因素
        4.4.1 词典释义不精确
        4.4.2 教材解释不科学
        4.4.3 教师讲解不严密
    4.5 小结
第5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的教学对策
    5.1 将语素教学作为词语教学的基础
    5.2 注意归纳共性与个性
    5.3 有效进行词汇偏误分析
    5.4 提高词汇的重现率
    5.5 借鉴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经验
    5.6 坚持循序渐进教学法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只”和“只是”、“还”和“还是”的辨析看语素义对单双音同义副词的影响[J]. 孙小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2]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的形式对应关系[J]. 张慧芳.  青年文学家. 2009(07)
[3]近年来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概述[J]. 魏倩倩.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11)
[4]留学生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统计分析[J]. 刘春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3)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J].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3)
[6]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主要差异[J]. 刘春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印尼学生汉语单音节动词语义偏误的主要类型及原因[J]. 萧频,张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4)
[8]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J]. 刘智伟,陈绂.  语言文字应用. 2005(04)
[9]HSK甲级单双音同义动词部分不可替换的类型探析[J]. 季瑾.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05)
[10]偏误的类别、产生原因及教学策略[J]. 柳丽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05)

博士论文
[1]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 钱兢.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 李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从现代汉语常用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的替换现象考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 周颖.河北师范大学 2009
[2]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研究[D]. 蔡露.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 张妍.北京语言大学 2006
[4]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 蒲徐波.四川大学 2006
[5]单双音节同义副词研究[D]. 王蕊.上海师范大学 2005
[6]面向对外汉语的几组语气副词的研究[D]. 陈熹.华中科技大学 2005
[7]留学生汉语习得近义词偏误研究以泰国学生为例[D]. 卿雪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吕兆格.天津师范大学 2003
[9]单双音节意欲形容词句法语义特征考察[D]. 张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2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2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