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河南新蔡方言语气副词“半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07:47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新蔡方言“半天”的用法。第一部分对“半天”进行了句法和句法特征分析,主要从句法位置、句法功能来对“半天”进行了分析。句法功能分析中,对“半天1”“半天2”作连接成分以及与其它词共现进行了详细描写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语气副词“半天”进行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分析。首先分析了“半天”的基本语义。根据语料分析考察出语气副词“半天”的基本语义成分及其结构,接着对“半天”进行了语义指向分析。第三部分是对语气副词“半天1”、“半天2”从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句类分布、表达功能来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半天”的来源与演变进行了力所能及地考察。我们认为“半天”的演变轨迹是最早从西汉时期的物体名词→空间名词→时间名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并推测了其来源。本文通过调查了大量的方言语料及语料库,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将共时考察与历时探索结合起来,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其来源、演变四方面进行考察,力求对“半天”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通过对前贤的研究成果的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人对方言副词“半天”用法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我们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半天”句法分析
    一、句法位置
    二、连接功能
    三、“半天”与其它词类共现
第二章 “半天”语义分析
    一、“半天”的语义结构
    二、“半天”的语义指向
第三章 “半天”的语用功能
    一、“半天”的句类分布
    二、“半天”的表达功能
第四章 “半天”的来源与演变
    一、物体名词“半天”
    二、空间名词“半天”
    三、时间名词“半天”
    四、“动+半天”结构的出现
    五、语气副词“半天”的来源与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联性副词“原来”及其主观性[J]. 聂小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2]副词“原来”的多角度考察[J]. 唐为群.  长江学术. 2006(04)
[3]“居然”、“竟然”补议[J]. 王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4]关于汉语词类的研究——纪念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50周年[J]. 范晓.  汉语学习. 2005(06)
[5]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邵敬敏,周芍.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5(01)
[6]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J]. 肖萍.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7]语气副词“竟”及其教学[J]. 聂丹.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5)
[8]关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之管见[J]. 陆俭明.  语言科学. 2004(02)
[9]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03(04)
[10]当前方言语法研究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框架?[J]. 李小凡.  语文研究. 2003(02)

硕士论文
[1]唐河方言副词研究[D]. 曹东然.河南大学 2008
[2]语气副词“原来”的多角度研究[D]. 郭莉琳.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语气副词“当然”的多角度考察[D]. 王永华.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竟然”类语气副词语用功能分析[D]. 罗树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7
[5]“意外”态语气副词研究[D]. 苗浴光.辽宁师范大学 2006
[6]现代汉语“毕竟”类副词研究[D]. 张秋杭.上海师范大学 2006
[7]揣测语气和揣测语气副词[D]. 朱丽.上海师范大学 2005
[8]料定类语气副词研究[D]. 刘冬.上海师范大学 2005
[9]领悟类语气副词研究[D]. 郑晓雷.上海师范大学 2005
[10]现代汉语副词“倒”考察[D]. 崔晓飞.河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2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32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