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转喻及其语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7 15:40
长期以来,转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是词与词之间的替代关系。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转喻被认为是人类的思维手段和认知方式。1997年,Thornburg&Panther采用场景分析和转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间接言语行为,这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转喻理论和语用学框架下的言语行为理论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他们认为言语行为场景中的一个阶段可以转指整个场景或场景中的其它阶段,这样转喻就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面上,而是上升到句子和语篇层面上,进一步证明转喻存在于人类的认知机制之中,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以Thornburg&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礼貌程度,总结出请求类言语行为和承诺类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并运用这种推理模式阐释语言交际中的误解现象。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Austin的言语行为说
一、表述句和施为句
二、言语行为三分说
三、以言行事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Searle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一、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间接言语行为
第三节 语用学对言语行为的研究
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认知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转喻的认知研究
一、转喻的特点
二、转喻的分类
第二节 言语行为转喻
一、场景分析法
二、言语行为转喻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礼貌程度分析
第一节 指令类言语行为中不同类型转喻的直接程度
第二节 礼貌理论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分析
一、Leech的礼貌大同策略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分析
二、Brown&Levinson的面子维护观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分析
第三节 语用因素对言语行为转喻的作用——个案分析
一、核心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二、结果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三、前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四、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言语行为转喻的语用推理分析
第一节 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
一、请求类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
二、承诺类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
第二节 误解的转喻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本研究的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误解与言语行为转喻[J]. 孙亚. 外语教学. 2007(02)
[2]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张辉,孙明智.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3)
[3]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 束定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03)
[4]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J]. 李勇忠. 外语教学. 2004(03)
[5]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 李勇忠.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1)
[6]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J]. 李勇忠,方新柱. 山东外语教学. 2003(03)
[7]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J]. 李勇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8]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 张辉,周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173651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Austin的言语行为说
一、表述句和施为句
二、言语行为三分说
三、以言行事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Searle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一、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间接言语行为
第三节 语用学对言语行为的研究
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认知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转喻的认知研究
一、转喻的特点
二、转喻的分类
第二节 言语行为转喻
一、场景分析法
二、言语行为转喻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礼貌程度分析
第一节 指令类言语行为中不同类型转喻的直接程度
第二节 礼貌理论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分析
一、Leech的礼貌大同策略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分析
二、Brown&Levinson的面子维护观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分析
第三节 语用因素对言语行为转喻的作用——个案分析
一、核心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二、结果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三、前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四、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言语行为转喻的语用推理分析
第一节 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
一、请求类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
二、承诺类言语行为的推理模式
第二节 误解的转喻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本研究的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误解与言语行为转喻[J]. 孙亚. 外语教学. 2007(02)
[2]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张辉,孙明智.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3)
[3]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 束定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03)
[4]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J]. 李勇忠. 外语教学. 2004(03)
[5]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 李勇忠.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1)
[6]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J]. 李勇忠,方新柱. 山东外语教学. 2003(03)
[7]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J]. 李勇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8]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 张辉,周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173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7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