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别是”与“别不是”的多角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07:14
  关于羡余否定形式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别是”和“别不是”这一组羡余否定形式进行具体考察的文献较少,已有论文对“别”、“别是”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探究,但学界对于“别不是”的关注度仍然较低。本文即对“别是”和“别不是”进行详尽的多角度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其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进行共时考察,比较其出现情况的异同。其次,对于“别是”、“别不是”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历时研究。最后,比较“别”系与“怕”系的异同。本文旨在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对“别是”和“别不是”进行尽可能详尽的研究,希望能为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者在学习和研究中提供一些帮助。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主要明确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整理了相关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选题意义以及拟采用的一些语言学理论等。第二章“别是”、“别不是”的共时分析:本章对“别是”和“别不是”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其出现情况的异同。第三章“别是”、“别不是”的历时考察:本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别是”的词汇化过程、“别不是”的固化过程及二者的词汇化、固化动因。第四章“别”系与“怕”系的比较研究:本章从语义确信度、句法分析、语用功能等...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羡余否定现象的研究
        1.2.2 揣测语气副词的研究
        1.2.3 “别是”、“别不是”的分别研究
        1.2.4 “别是”、“别不是”的比较研究
        1.2.5 关于“是”的研究
    1.3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别是”、“别不是”的共时分析
    2.1 语义分析
        2.1.1 “别是”的语义分析
        2.1.2 “别不是”的语义分析
    2.2 句法分析
        2.2.1 句法位置
        2.2.2 与其他词的共现情况
        2.2.3 句类分布和语体选择
    2.3 语用分析
        2.3.1 主观性
        2.3.2 期待性
        2.3.3 凸显焦点
        2.3.4 缓和语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别是”、“别不是”的历时考察
    3.1 “别是”的词汇化
        3.1.1 “别”、“是”的语法化
        3.1.2 “别是”的词汇化历程
        3.1.3 “别是”的词汇化动因
    3.2 “别不是”的固化
        3.2.1 “别不是”的固化历程
        3.2.2 “别不是”的固化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别”系与“怕”系的比较研究
    4.1 语义确信度
        4.1.1 与第一人称的共现
        4.1.2 对功能语气的选择
    4.2 句法分析
        4.2.1 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4.2.2 时态选择
    4.3 语用功能
        4.3.1 表达倾向
        4.3.2 附加语气
        4.3.3 语篇衔接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情态揣测义副词“别是”“别不是”研究[J]. 杨露.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2]测度式“别(是)X”的认知机制研究[J]. 王蕾.  语言研究. 2018(02)
[3]现代汉语“难免+不+XP”的羡余否定现象研究[J]. 陈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4]三音节固化词语“X不是”的表义倾向及词汇化[J]. 李思旭.  世界汉语教学. 2017(01)
[5]揣测副词“敢是”“怕是”的比较研究[J]. 魏雪,曾传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9)
[6]汉语对话中“别”类否定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 彭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02)
[7]认知类动词的界定[J]. 张明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8]反预期语境中的修辞性推测意义——“难道、不会、怕、别”[J]. 陈振宇,邱明波.  当代修辞学. 2010(04)
[9]语体和篇章特点对同义VP结构选择的影响——以“VP之前”与“(在)没有VP之前”为例[J]. 程伟民.  修辞学习. 2009(05)
[10]冗余否定格式“不要太A”试析[J]. 吴文婷,刘雪芹.  文教资料. 2009(20)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 齐春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汉语“恐怕”类词语的多角度研究[D]. 张小玲.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现代汉语“V也不V”构式研究[D]. 朱永莉.上海师范大学 2017
[3]语气副词“还好”的多角度考察[D]. 田煜.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怕是”“怕不是”的比较研究[D]. 王亚群.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D]. 刘惠慧.湘潭大学 2012
[6]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研究[D]. 石婧.吉林大学 2011
[7]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 朱新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可是”“但是”“只是”的词汇化[D]. 蔡甜.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揣测语气和揣测语气副词[D]. 朱丽.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6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76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