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连接成分“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与习得情况考察
发布时间:2021-07-11 00:59
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时间连接成分“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在阅读文献和整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考察外国留学生的习得情况,根据不同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并提出留心观察、科学分类总结、运用恰当例子等适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句法角度,描写时间连接成分的形式特征。从单用、配套使用以及重复使用等方面找到其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发现“然后”和“后来”在表示时间关系的基础上,还隐含着空间关系、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在相关语境中,发现“然后”的语义弱化,具有标记功能,“以后”和“后来”与语气词共现,也具有标记功能。其次,本文重在考察外国留学生“然后、以后、后来”的习得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在习得这三个时间连接成分时,所遇到的难点并不相同。这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还通过对外国留学生偏误现象的总结分类,得到错用、多用、漏用等偏误类型,分析各类型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习得情况考察和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汉语时间连接成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本文希望通过对时间连接成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然后、以后、后来”的句法特征
2.1 “然后、以后、后来”的词性考察
2.2 “然后、以后、后来”的形式特征
2.2.1 单独使用
2.2.2 配套使用
2.2.3 重复使用
2.3 小结
第3章 “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
3.1 顺序关系
3.1.1 时间顺序
3.1.2 空间顺序
3.1.3 逻辑顺序
3.2 因果关系
3.2.1 说明性因果关系
3.2.2 推论性因果关系
3.3 话语标记功能
3.4 小结
第4章 “然后、以后、后来”的习得情况考察
4.1 研究方法
4.1.1 语料来源
4.1.2 描写方法
4.2 “然后、以后、后来”的习得情况
4.2.1 初级阶段习得情况
4.2.2 中级阶段习得情况
4.2.3 高级阶段习得情况
4.3 偏误分析
4.3.1 偏误类型
4.3.2 偏误原因
4.4 小结
第5章 时间连接成分的教学对策
5.1 阶段性的教学方法
5.1.1 分阶段对语料进行归纳整理
5.1.2 掌握不同阶段外国留学生的习得难点
5.2 运用恰当、典型的例子辅助教学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外国留学生“然后、以后、后来”偏误语料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时连接成分同词连用情况考察[J]. 金晓艳,马庆株.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02)
[2]汉语时间标记语的序列性考察[J]. 彭爽,金晓艳. 汉语学习. 2009(03)
[3]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研究综述[J]. 金晓艳,柳英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4]浅议“以后”、“后来”和“然后”[J]. 郁梅.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5]时间连接成分的本体研究概述[J]. 金晓艳,彭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时间连接成分的主位识别[J]. 金晓艳,柳英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7]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时间连接成分偏误分析[J]. 吴若愚. 语言与翻译. 2007(02)
[8]后时连接成分的连用与合用[J]. 金晓艳. 汉语学习. 2006(02)
[9]汉语篇章中后时连接成分的隐现[J]. 金晓艳,彭爽. 世界汉语教学. 2005(04)
[10]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J]. 黄玉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27700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然后、以后、后来”的句法特征
2.1 “然后、以后、后来”的词性考察
2.2 “然后、以后、后来”的形式特征
2.2.1 单独使用
2.2.2 配套使用
2.2.3 重复使用
2.3 小结
第3章 “然后、以后、后来”的篇章功能
3.1 顺序关系
3.1.1 时间顺序
3.1.2 空间顺序
3.1.3 逻辑顺序
3.2 因果关系
3.2.1 说明性因果关系
3.2.2 推论性因果关系
3.3 话语标记功能
3.4 小结
第4章 “然后、以后、后来”的习得情况考察
4.1 研究方法
4.1.1 语料来源
4.1.2 描写方法
4.2 “然后、以后、后来”的习得情况
4.2.1 初级阶段习得情况
4.2.2 中级阶段习得情况
4.2.3 高级阶段习得情况
4.3 偏误分析
4.3.1 偏误类型
4.3.2 偏误原因
4.4 小结
第5章 时间连接成分的教学对策
5.1 阶段性的教学方法
5.1.1 分阶段对语料进行归纳整理
5.1.2 掌握不同阶段外国留学生的习得难点
5.2 运用恰当、典型的例子辅助教学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外国留学生“然后、以后、后来”偏误语料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时连接成分同词连用情况考察[J]. 金晓艳,马庆株.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02)
[2]汉语时间标记语的序列性考察[J]. 彭爽,金晓艳. 汉语学习. 2009(03)
[3]现代汉语时间连接成分研究综述[J]. 金晓艳,柳英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4]浅议“以后”、“后来”和“然后”[J]. 郁梅.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5]时间连接成分的本体研究概述[J]. 金晓艳,彭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6]时间连接成分的主位识别[J]. 金晓艳,柳英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7]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时间连接成分偏误分析[J]. 吴若愚. 语言与翻译. 2007(02)
[8]后时连接成分的连用与合用[J]. 金晓艳. 汉语学习. 2006(02)
[9]汉语篇章中后时连接成分的隐现[J]. 金晓艳,彭爽. 世界汉语教学. 2005(04)
[10]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J]. 黄玉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277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7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