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同素双音名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6:08
本文选取《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的双音名词为语料,系统地对其进行了同素分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对外汉语双音名词教学实践,提出了对《大纲》双音名词应采用同素体系教学的观点。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交待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对《大纲》双音名词和汉语同素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整理概括。第二章与第三章,《大纲》双音名词之定性和定量分析与双音同素词研究,为本文的同素双音名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整理出《<大纲>双音名词同素整理表》。第四章《大纲》双音名词同素分类研究。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该章节先分别对同形同音异义词和同形异音异义词进行了辨析,再对完全同素词和部分同素词进行了语义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第五章同素研究与对外汉语双音名词教学。该章节将同素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提出同素教学法,从而指导双音名词语素教学实践。第六章结语。阐述了本文同素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指出利用相同语素系统分析学习词汇,可以深化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同时也可以弥补语素教学法的不足,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语料说明及研究方法
2《大纲》双音名词之定性和定量分析
2.1 《大纲》双音名词定性分析
2.2 《大纲》词语词性校订
2.3 《大纲》双音名词定量分析
3 双音同素词研究
3.1 同素词的界定
3.2 双音同素词的形成理据
3.3 同素词的分类
3.3.1 语素和汉字“一对一”关系
3.3.2 语素和汉字“一对多”关系
3.3.3 语素和汉字“多对一”关系
4《大纲》双音名词的同素分类研究
4.1 同形同音异义词辨析
4.2 同形异音异义词辨析
4.3 完全同素词研究
4.4 部分同素词研究
4.4.1 部分同素词聚合性研究
4.4.2 部分同素词语义重心研究
5 同素研究与对外汉语双音名词教学
5.1 语素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双音名词教学
5.1.1 语素教学法进行同素双音名词教学的优点
5.1.2 语素教学法进行同素双音名词教学的实施
5.2 同素研究对《大纲》双音名词教学的意义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大纲》双音名词同素整理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HSK同素逆序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刘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03)
[2]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考察[J]. 鲁高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1)
[3]小议用“借素仿构法”创造新词[J]. 芜菘. 汉语学习. 2004(02)
[4]同素词修辞功能浅探[J]. 富克萍.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5]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 张其昀. 语言研究. 2002(01)
[6]“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J].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 1999(01)
[7]谈汉语双音节词的部分同素词[J]. 董云华. 逻辑与语言学习. 1989(01)
[8]并列式双音复合名词的字序规律新探[J]. 程家枢,张云徽.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9(01)
[9]古汉语联合式双音词试析[J]. 刘国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85(02)
[10]同素词简论[J]. 常敬宇.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02)
硕士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HSK词汇大纲》兼类词研究[D]. 齐珍珍.山东大学 2009
[2]《大纲》中双音名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 刘红姣.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D]. 吕文雯.山东大学 2008
[4]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研究[D]. 蔡露.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HSK词汇大纲》词的兼类问题通考[D]. 尹春梅.新疆师范大学 2007
[6]含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研究[D]. 陈海燕.四川大学 2007
[7]对外汉语双音名词的词义研究与教学[D]. 刘静.广西大学 2006
[8]HSK双音多义名词义项引申情况考察[D]. 张立博.北京语言大学 2005
[9]《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动词体系研究[D]. 欧阳晓芳.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0]《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形容词体系研究[D]. 刘芳.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9632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语料说明及研究方法
2《大纲》双音名词之定性和定量分析
2.1 《大纲》双音名词定性分析
2.2 《大纲》词语词性校订
2.3 《大纲》双音名词定量分析
3 双音同素词研究
3.1 同素词的界定
3.2 双音同素词的形成理据
3.3 同素词的分类
3.3.1 语素和汉字“一对一”关系
3.3.2 语素和汉字“一对多”关系
3.3.3 语素和汉字“多对一”关系
4《大纲》双音名词的同素分类研究
4.1 同形同音异义词辨析
4.2 同形异音异义词辨析
4.3 完全同素词研究
4.4 部分同素词研究
4.4.1 部分同素词聚合性研究
4.4.2 部分同素词语义重心研究
5 同素研究与对外汉语双音名词教学
5.1 语素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双音名词教学
5.1.1 语素教学法进行同素双音名词教学的优点
5.1.2 语素教学法进行同素双音名词教学的实施
5.2 同素研究对《大纲》双音名词教学的意义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大纲》双音名词同素整理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HSK同素逆序词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刘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03)
[2]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考察[J]. 鲁高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1)
[3]小议用“借素仿构法”创造新词[J]. 芜菘. 汉语学习. 2004(02)
[4]同素词修辞功能浅探[J]. 富克萍.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5]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 张其昀. 语言研究. 2002(01)
[6]“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J].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 1999(01)
[7]谈汉语双音节词的部分同素词[J]. 董云华. 逻辑与语言学习. 1989(01)
[8]并列式双音复合名词的字序规律新探[J]. 程家枢,张云徽.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9(01)
[9]古汉语联合式双音词试析[J]. 刘国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85(02)
[10]同素词简论[J]. 常敬宇.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02)
硕士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HSK词汇大纲》兼类词研究[D]. 齐珍珍.山东大学 2009
[2]《大纲》中双音名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 刘红姣.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D]. 吕文雯.山东大学 2008
[4]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研究[D]. 蔡露.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HSK词汇大纲》词的兼类问题通考[D]. 尹春梅.新疆师范大学 2007
[6]含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研究[D]. 陈海燕.四川大学 2007
[7]对外汉语双音名词的词义研究与教学[D]. 刘静.广西大学 2006
[8]HSK双音多义名词义项引申情况考察[D]. 张立博.北京语言大学 2005
[9]《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动词体系研究[D]. 欧阳晓芳.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0]《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形容词体系研究[D]. 刘芳.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9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0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