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东北方言形成中的文化接触与文化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5 12:30

  本文关键词:东北方言形成中的文化接触与文化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东北方言 汉民族 少数民族 外国文化 文化接触与影响


【摘要】:东北方言是通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地方语言。它是在地理、历史、社会、语言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它既体现了地方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展现了东北地区的文化面貌。东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东北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产物。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东北方言 汉民族 少数民族 外国文化 文化接触与影响
【基金】: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金诗歌中东北地域性词语的文化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214号) 长春师范大学校级项目“金朝女真诗词中的东北地域文化词汇研究”(长师院社科合字[2012]第01号)
【分类号】:H172
【正文快照】: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东北方言是通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地方语言。它作为汉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地理、历史、社会、语言本身等多方面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廖正刚;孟瑾;;东北文化的肌肤——从历史及认知角度看东北方言[J];东北亚论坛;2008年02期

2 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3期

3 许皓光;东北方言词汇的构词和修辞特点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王辅政;东北方言声调的方言特征[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崔棠华;东北方言源于古词语例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王颖;从东北方言词语看东北的多元民族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7 陈文娟;李琳;高玲;;论东北方言中词缀的理据性[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8 朱丽;;从《方言》看古代东北方言[J];语文学刊;2010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珍;卢辰亮;;流行词“给力”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殷桂莲;;明朝“羁縻政策”与女真社会经济文化的嬗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3 董灵芝;;《柳边纪略》中的东北边疆满族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4 靳开宇;;黑龙江方言概况及其研究述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5 张世方;;也谈北京官话区的范围[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吴树国;;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盐业[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7 郝素娟;;清代东北流人生存状态探析[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8 赵君秋;;移民对吉林方言的影响[J];才智;2010年35期

9 李炜;;东北方言中的副词性语素和副词[J];才智;2011年05期

10 朱莹;;吉林市方言的儿化现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林;;汉魏辽东壁画墓分区与分期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滢;曹文;;大连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程;曹文;;阜新方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郭风岚;;消变中的科洛站话[A];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1期)[C];2003年

5 李林;;汉魏辽东壁画墓分区与分期研究[A];美术学研究(第2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佩佩;清末东三省清理财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烈;关东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连建丽;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芳;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德卫;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对东三省损失的调查与索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顾文娟;《盛京时报·妇女周刊》与伪满时期妇女教化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温延静;吉林劝业道农业活动述略(1907-1912年)[D];吉林大学;2011年

8 房珊珊;赵本山春晚小品语言的修辞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成;明代辽东与山东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侯海霞;辽宁方言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丽春;韩梅;;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2 莫成凡;语言、文化与经济——从东北亚的经济发展看语言与文化的作用[J];东北亚论坛;2005年04期

3 赵英兰;;从满化、汉化,到民族多元一体化——清代东北族际关系之演变[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4 聂志平;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实”、“楞”的双音词语[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5 庞壮国;啦巴唧——东北方言中以“啦巴唧”为尾缀的词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6 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山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4期

7 郭正彦;;黑龙江方言分区略说[J];方言;1986年03期

8 王红梅;浅析东北方言中的前附式状态词[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9 聂志平;东北方言中一些带后缀的后附式双音词语[J];呼兰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10 苏春梅;胡明志;;从哈尔滨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看俄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志;;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梁爽;;东北方言多元化特色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3 羊奕;;浅谈东北方言的艺术特色[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4期

4 潘虹;;东北方言名词词缀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5 今福;从东北方言中寻找被废止的满语[J];农村天地;2004年03期

6 今福;东北方言的特殊读音[J];农村天地;2004年05期

7 王红梅;浅析东北方言中的前附式状态词[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8 今福;东北方言中的比喻[J];农村天地;2004年04期

9 盛丽春;韩梅;;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10 于丽新;;浅析东北方言的词汇学意义[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世斌;丰富有趣的东北方言[N];吉林农村报;2005年

2 冯常荣;东北方言的形象性解读[N];吉林日报;2010年

3 吕占斌;纯朴民风孕育东北方言小品[N];黑龙江日报;2007年

4 吕占斌;纯朴民风孕育东北方言小品[N];黑龙江日报;2007年

5 田子馥;感情“贼”重的东北方言[N];吉林日报;2012年

6 于宏;东北方言在娱乐中的语用功效[N];吉林日报;2010年

7 记者 郑黎;发音要查清记牢靠 记音要记少不记多[N];长春日报;2006年

8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丁永才;董联声和他的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从关东文化的角度探讨东北方言的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高杨;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借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杨怀波;东北方言幽默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5 方惠;东北方言惯用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乔倩;东北方言词“嗯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周江洲;《红男绿女》满语借词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曹曼莉;东北方言中程度词“老”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Brian Joseph Lee(李雄);东北方言动词结构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衍婷;东北方言在民间艺术文化中的价值体现[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543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43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