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及“悼亡诗”涵义考辨
本文关键词:“悼亡”及“悼亡诗”涵义考辨
更多相关文章: 悼亡诗 中国古代文学 中学语文 现代汉语词典 女诗人 词语用法 通用工具 实际运用 精确度 文化知识
【摘要】:正"悼亡"一词,依字面理解为"悼念亡者"本是顺理成章的,故今人在实际运用中,将"悼亡"一词用于悼念亡夫、亡友及其他亲属的例子俯拾皆是。但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里有漫长的悼亡诗传统,且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作都是悼念亡妻的,加之《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通用工具书对"悼亡"一词的解释,都提到了其在古代常用于悼念亡妻,故反倒是较富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人更容易有一个误解:"悼亡"是专指悼念亡妻(也有扩大到亡妾)的。此外,对词语用法精确度要求很高的中学语文工作者也很关注这一问题,多有撰文批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悼亡诗 中国古代文学 中学语文 现代汉语词典 女诗人 词语用法 通用工具 实际运用 精确度 文化知识
【分类号】:H13;I207.22
【正文快照】: “悼亡”一词,依字面理解为“悼念亡者”本是顺理成章的,故今人在实际运用中,将“悼亡”一词用于悼念亡夫、亡友及其他亲属的例子俯拾皆是。但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里有漫长的悼亡诗传统,且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作都是悼念亡妻的,加之《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通用工具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古代悼亡文学的艰难历程——兼谈古代的悼夫诗词[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2期
2 侯兰笙;“悼亡”不只指悼念亡妻[J];语文建设;2005年04期
3 周明初;;“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读明代六位女诗人的《悼亡》诗[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4期
4 潘啸龙;;“悼亡”之说纠误[J];学语文;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巧灵;张永静;;浅析叙事词成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立;中国古代丧悼哀毁习俗与悼祭文化[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3 谭清洋;王勇;;试论东坡词中的哲思妙悟[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孙宗美;;试论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文;;“琵琶弦上说相思”——浅析“相思词”的几种类型[J];才智;2012年33期
6 董菊;;于晚明小品文管窥晚明士子的文人情怀[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王晓骊;;女性书写与性别缺席——论宋代女性词的性别意识[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8 陈春艳;;一庭冷月堕清露——莫友芝悼亡子女诗词浅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0期
9 苏建新;;四步走,下活古文教学一盘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汪婷婷;;悼亡文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2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海明;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恩景;苏门四学士词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志龙;中国古代悼亡诗中意象体系及爱情婚姻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2 金燕;清初词人金p芯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碧心;何以悼亡方费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莹;以苏轼作品为实例探究古代诗歌教学的典范色彩[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洪桥;借其异迹 吐我奇气[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夏文建;清“忆语体”散文艺术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娟;论陈维崧的词学观念及其创作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晓芳;南宋田园词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谭小明;苏轼与辛弃疾隐逸词之比较[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姚亚妮;论宋词雨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笑汀;;伤逝悼亡[J];老年人;2006年11期
2 庄伟民;;《诗经》悼亡诗浅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9年03期
3 京夫;;黯然嗟咏公仆情——读张勃兴同志的两首悼亡诗[J];金秋;2006年11期
4 周云芳;;悲歌当泣悼亡诗[J];神剑;2010年06期
5 曹立波;蒲松龄的悼亡诗[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6 武岚;;简论中西方悼亡诗的艺术差异[J];文学教育(上);2009年03期
7 马慧萍;;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J];河南农业;2009年12期
8 王华杰;;潘岳及其悼亡诗研究[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9 周明初;;“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读明代六位女诗人的《悼亡》诗[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4期
10 胡小明;;十年生死两茫茫——由苏轼的悼亡词说开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中国古代文学阅读要目[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杜贵晨;;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中国古代文学与21世纪随想[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谌东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如何面向未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洁;;以“学”为中心,建构全新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设计”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小芒;;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颖;李晓莲;王霄蛟;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硕士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杨清之;;略论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开展协作之必要[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出版说明[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国外传播与研究为例[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群;《文选》中的“哀伤”类诗[N];太原日报;2006年
2 吴起县第一中学 宗帅远;谈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几篇史论及其他[N];延安日报;2010年
3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三高 侯洁;浅谈中学语文的阅读[N];学知报;2010年
4 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道忠;中学语文不如人意的根本原因[N];学知报;2011年
5 罗维斯;鲁迅研究学人与中学语文界[N];文艺报;2011年
6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安红娟;谈中学语文不如人意的原因[N];学知报;2011年
7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刘建永;中学语文难让人满意的根本原因[N];学知报;2011年
8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申夏;从名字中学语文[N];学知报;2011年
9 张元珂;中学语文视野中的“背影”现象[N];文艺报;2011年
10 河南省扶沟县练寺中学 桑红侠;中学语文与素质教育[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传友;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3 周峨;唐前女性题材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薄景昕;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8 平志军;钱载诗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志国;《今天》与朦胧诗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如月;宋前悼亡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军;唐代悼亡诗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3 于丽;悼亡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史贝贝;宋前悼亡诗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武志龙;中国古代悼亡诗中意象体系及爱情婚姻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6 马碧心;何以悼亡方费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冬红;元稹艳诗与悼亡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包发;文化视域:中西悼亡诗的“爱”与“死”[D];中南大学;2009年
9 陈绚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坤;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5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5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