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音系看优选论的修订
本文关键词:从汉语音系看优选论的修订
更多相关文章: 连读变调 历时音变 外来词 优选论 汉语音系
【摘要】:作为生成语法理论,优选论的特点在于,能够在给定任何输入项时,经过个别语言对普遍性制约条件的排序,推算出符合个别语言的表层结构(即优选项)。在这个构思下,"符合语法"指的是相对最优的表层结构,这个表层结构未必完全符合特定的语法规则。原则上,0T适用于所有自然语言。在此理论框架下,汉语的音系研究主要在于找出妥善的制约条件排序。从这个理论角度出发研究汉语音系的学者贡献良多。然而,我们也不妨从汉语音系角度出发,以汉语音系现象检验和修订优选论。本文的取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连读变调对结构的敏感性;(2)历时音变中由塞音清浊变为声调上的阴阳;(3)外来词。
【作者单位】: 香港浸会大学;
【关键词】: 连读变调 历时音变 外来词 优选论 汉语音系
【基金】:香港浸会大学FRG2/11-12/135研究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H11
【正文快照】: 1.绪论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简称OT,Prince and Smolensky 2004[1993])在过去20年对音系理论的影响甚深。生成音系学运用规则排序的方法在1990年代巳经出现了许多非一致性的问题,这成就了0T的崛起。0T对Chomsky和Halle(1968)以后的研究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起内部理论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嘉龄;;三种方言轻声的优选论分析[J];语言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荣泽;;近十年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王越越;;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J];高考(综合版);2014年04期
3 包智明;曹栌文;;汉语声调和生成音系学理论[J];当代语言学;2014年03期
4 宫齐,范俊军;海安话轻声前字连读变调的制约条件和优选论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嘉龄;;轻声与时长[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莉;河北中南部方言声调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振中;余干(明湖)方言轻声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尹玉霞;重叠词声调变化的优选论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栗华益;绩溪华阳话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华,张仲明;英汉语音系统的对比[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2 丁捯;;日汉对音汉语音楙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史学报;2005年00期
3 乔东岳;英汉语音音素比较初探[J];天中学刊;1998年04期
4 张洋;乌苏汉语音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吴飞燕;;浅议英汉语音的同化现象[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6 孙玉文;;略论汉语音变构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袁一生;;英、汉语音构词比较[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朱传路;;培养学生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英汉语音对比分析[J];人文丛刊;2006年00期
9 张国强,徐军;英汉语音对比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彭慧;;试论汉语音转用字的平行系列性特征[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颖;钟玲;;英汉语音对比与易混音位浅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春连;孔江平;;新闻朗读的呼吸节奏与音高的关系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军;元代汉语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巩云丽;韩国中学生汉语音调习得偏误研究及教学策略探讨[D];吉林大学;2013年
2 马学云;沙玛铺子彝人汉语音系及其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6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6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