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的隐喻特性
本文关键词:汉语言的隐喻特性
【摘要】:汉语言的文化魅力来自于其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隐喻特质。所谓隐喻,是指隐藏于汉字字面含义之下汉语言文字的映射内涵,有时甚至是一种意会。这不仅是汉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汉字文化领先于其他语言文化的基础。
【作者单位】: 西山煤电集团工大党校;
【关键词】: 汉语言 隐喻性 文化特质 文化体系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汉语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出现而出现的。华夏民族最早运用文字符号图传递信息时,也就是汉语言文化隐喻性产生的时期。有人说仓颉造字是汉语言发展真正的起点,按照这种说法,远古时期的岩画便是汉语言文化真正的起源。因为汉字形体一直在不断地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景宏;;浅谈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9期
2 王艳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特点分析[J];电子制作;2013年22期
3 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年27期
4 马宏程;李丹弟;;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J];浙江学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鹏超;;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索[J];读书文摘;2014年04期
2 熊雯;马宏程;;湖北大冶方言的全句功能范畴[J];兰州学刊;2012年06期
3 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4 陈燕艺;;浅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8期
5 张雪平;;现代汉语非现实句的语义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4期
6 李霞;;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探析[J];神州;2014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庆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黄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3 邢福义;小句中枢说的方言实证[J];方言;2000年04期
4 张桂权;资源延东土话的否定副词及其对句法结构的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5 徐杰;李莹;;汉语“谓头”位置的特殊性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6 徐杰;;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7 徐时仪;否定词“没”“没有”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徐杰;;句子语法功能的性质与范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苏兆龙;;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就业市场中寻求新发展——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新玲;闽南话否定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森;意义的隐喻性与澄清活动[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赵耀;;论英汉经济类文本的隐喻性特征及其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张阿力;语言的隐喻性与翻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岳好平;李琪;;死喻激活后隐喻性回复的多维探讨[J];中国外语;2009年06期
5 贺宇;刘景霞;;基于隐喻性交际合作原则的李阳家暴访谈隐喻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6 华志全;周正履;;隐喻性话语:认知、关联和推理[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璐;;隐喻性话语的表达结构与成因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吴恩锋;魏汝尧;;隐喻性术语的认知特征及翻译[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02期
9 覃胜勇;;从语言的隐喻性看动词述谓结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谢竞贤;梅德明;;隐喻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斌;;同隐喻性·异隐喻性·主体性·主体间性·隐喻间性·主体自洽——对隐喻认知构建与解读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海霞;俄语术语的隐喻性用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2 张会萍;关联理论与隐喻性话语[D];湖南大学;2002年
3 孙洁;隐喻性广告修辞之认知修辞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肖剑;试论中国戏剧艺术隐喻性对当今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5 曹[?;关于see隐喻性搭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封湘英;俄语中含有“说”语义的隐喻性表达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聪聪;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隐喻性幽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曲茜;美国总统演讲中隐喻性手势的认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姜萍萍;纪念与残留[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562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6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