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实类之器与型类之道:关于翻译理论逻辑模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21 03:20

  本文关键词:实类之器与型类之道:关于翻译理论逻辑模式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二元融合 实类 型类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哲学思维二元融合的辩证逻辑模式,来观照西方哲学二元对立形式逻辑框架中的翻译理论范式,目的是对翻译研究的范式变化提出新的思考。本文研究翻译理论逻辑模式中的二元融合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于现今单一且盛行的二元对立翻译逻辑模式的反思及解决方案,本文认为,翻译研究一直受传统的经典范畴观影响,在翻译理论中盛行中无数的二元对立观,如直译与意译、形式与意义、形似与神似、异化与归化、忠实于叛逆、可译与不可译、翻译作为艺术与翻译作为科学等等互相冲突的思想与方法。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二元对立逻辑思维模式对于翻译研究所产生的巨大阻碍作用,但是诸多研究仍只是针对该种逻辑思维模式的梳理和系统比较,或是囿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方法探寻。因而,本文引入赵元任的“实类”和“型类”概念,从中国哲学“道器论”角度分析“实类型类”与“道器”的辩证关系。本文指出,“型类”即为“道”,“实类”即为“器”。在译学中,“道”和“器”即为“原文”和“译文”,但二者又可相互转化,“道”可转化为“器”,“器”可转化为“道”,符合“二元融合”的翻译观。本文通过原文与译文的比较研究和多译本和原文的比较研究,认为译文本是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交融的产物。通过实例分析,本文指出:译学中的原文和译文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应是深刻的二元融合关系。翻译是一个演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从二元对立走向二元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二元融合 实类 型类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cademic Achiev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21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1-15
  • 1.2 Research Questions15-17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7-19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9-21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1-38
  • 2.1 Previous Studies Home21-30
  • 2.2 Previous Studies Abroad30-35
  • 2.3 Summary35-38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the Logos (Dao) and the Utensils (Qi)38-50
  • 3.1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Token and the Logos (Dao), the Utensils (Qi)38-42
  • 3.2 The Logos(Dao) and the Utensils (Qi)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42-48
  • 3.3 The Thinking of the Logos (Dao) and the Utensils (Qi) in Translation Theories-Binary Fusion48-50
  • Chapter Four The Regress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50-58
  • 4.1 From the Target Text to the Source Text50-54
  • 4.2 From Opposition to Unification54-56
  • 4.3 Summary: The Process of Regression in Translaiton Studies56-58
  • Chapter Five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Logos (Dao) and the Utensils (Qi)58-64
  • 5.1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Source Text58-59
  • 5.2 Comparative Study of Multi Versions and the Original Text59-64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4-67
  • 6.1 Major Findings64-65
  • 6.2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65-67
  • References67-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俄苏翻译理论发展百年历程回眸[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陈浪;更新观念 锐意创新——“2003年武汉·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4期

3 崔永禄;翻译理论教学与研究中的开放态势[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4 门冬梅,吉哲民;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5 吕俊;翻译理论的功能——兼析否认理论的倾向[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6 曾利沙;翻译实践的社会性与翻译理论的成型性[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7 韩子满;对翻译理论的偏见[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8 李瑞林;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庞影平;试论诗歌英汉互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关系[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正仁;翻译理论的新探索——评《高健翻译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林克难;;翻译理论教学:母论与系统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媛;;从功能目的翻译理论看译员的知识储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朱丽萍;;中国近代翻译理论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7 冉爱华;;浅析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8 杨晓荣;;翻译协调论的哲学基础——兼谈中国当代哲学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蒋丽娥;彭博;;《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翻译错误归因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10 张红;;从俄罗斯语言学翻译理论角度看俄罗斯法律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民;永远的巴别塔[N];北京日报;2003年

2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齐雨 赵立;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许钧,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导;助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陈众议;背叛之背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廖七一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研究所;由“器”入“道”:翻译研究的学科疆界与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刘靖之;名家论译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许渊冲;唐诗的辉煌与中英互译理论的提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1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71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