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发布时间:2017-07-25 18:14
本文关键词:论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摘要】:道安关于"五失本"的论述及其在佛经翻译中的质派立场,都说明其"五失本"之本意是要告诫译者不要"失本"。但是,不少学者错误地认为道安"五失本"是指导译者如何"失本"的原则,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合理解读两段对"五失本"持不同主张的史料。这两段史料说明了当时人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发生这种演变一方面是因为道安"五失本"很好地总结了梵汉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翻译的本质属性使然,这体现了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反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五失本 佛经翻译 观念演变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2CGJ020)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东晋佛经翻译家释道安(312-385),南北朝时高僧,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十二岁出家,二十四岁成为佛图澄的弟子。后在襄阳、长安等地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组织译场,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译经达二百多卷。梁启超曾说“使我佛教而失一道安,能否蔚为大国?吾盖不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祝朝伟;;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葛中俊;;“失本成译”和译之“化境”:钱钟书的翻译文本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夏廷德;由道安的“五失本”重新审视翻译的本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4 刘超先;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线索研究[J];中国翻译;1994年04期
5 曹明伦;;“五失本”乃佛经翻译之指导性原则——重读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6 张佩瑶;;重读传统译论——目的与课题[J];中国翻译;2008年06期
7 何颖;道安译论 响音不减——论道安经译中的翻译观[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刘长庆;;论释道安对其“五失本”翻译原则的态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夏s,
本文编号:572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7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