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汉语教学的语法资源库建设
本文关键词:面向国际汉语教学的语法资源库建设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已经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而在面向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的国际汉语教育领域,远程教学的开展却明显滞后。原因之一就是各类教学资源的混乱无序、简单重复和缺乏共享,其中语法教学资源问题尤为显著。近年来,我们从梳理语法《大纲》入手,进行了教学语法资源库构建的探索实践。本文总结了国际汉语教学领域语法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基于语法《大纲》构建国际汉语教学语法资源库的任务。在工程实践中首先重构了《大纲》语法点,并通过丰富语法点的描述语和正则表达式属性,构建了一个规模化、知识库化的语法资源库,并利用该资源库实现了基于正则模式匹配的语法点动态获取应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学 语法点 资源库 正则表达式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0455)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面向网络文本的多视角语义分析方法、语言知识库及平台建设研究”(12&ZD227)
【分类号】:H195;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的开放教育资源模式受到全世界的瞩目[1],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远程教育在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当前,国际汉语教育蓬勃发展,而面向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开展远程教学显然是一个不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园芝;;语法问答[J];语文教学与研究;1978年06期
2 范晓;;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3 黄金城;;面向加拿大中小学的基础汉语语法体系[J];汉语学习;2006年05期
4 邓飞;;两周金文军事动词语法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商琳琳;;中英语法层面上的差异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6 任晓彤;;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语法教学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1期
7 廖定文;说语法体系[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孙良明;黎锦熙晚年对其语法体系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9 孙加厚;试论现代汉语语法的逻辑起点[J];张家口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10 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志成;;汉语句型系统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牟小峰;;面向英汉机器翻译的树库建设[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内藤正子;;在日本汉语研究史上的《汉语语法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8 张淑均;;俄汉语言接触中东干语的变异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应制定不同国别语种汉语教材[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亚辉;《汉语札记》与《马氏文通》文言虚词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青林;蒙古语文学文献及“三共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柯伟智;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现代汉语八百词》语法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胡宇慧;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语法体系的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明明;词汇—语法视角下汉语语法的细颗粒度描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名彰;《新著国语文法》与《汉语语法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秀梅;马礼逊《通用汉言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成晶;《体验汉语》高中教材语法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丽莉;关于“手”多义性的中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红玲;朱德熙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林莉;“广义形态”说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D];新疆大学;2008年
10 李箐t,
本文编号:616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1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