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个性特点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个性特点及其影响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冲击着传统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和一般语言之间存在某些共性,但网络语言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偏离,因此它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对于这样的网络语言,既要给予支持又要加以规范。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网络语言 个性特点 影响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引言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不仅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蓬勃发展,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广泛使用并日渐普遍。网络语言是一种求新求异、不断推陈出新的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一般语言。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常见形式是在一般语言基础上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新星;邹长征;李静;;网络语言的语言偏离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2 张玉玲;;网络语言在词句层上的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瑞;;论网络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张晓峰;;网络语言缩略语词特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李阳;;浅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4 余艳;;网络语言中汉字认知机制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8年02期
5 高圭荣;;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晶晶;;英语网络新词的词汇构建和传播特征[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丹;;从“V纭弊痔竿缬镅远韵执河锏挠跋靃J];才智;2009年34期
8 高岩松;姚月英;;从文化角度谈网络词语的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石雪;;论网络英语新词的简洁构词形式及构词方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春艳;;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伟;;语文词典中网络词语的收录[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精华;;网络语言之英语借词的构建和传播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咏波;中国主流媒体中的外来词译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曹起;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林胜倩(Lertjirawanich Monrada);汉泰否定性称谓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芹;QQ群组聊天会话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孔繁冬;概念整合角度下符号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鹤瑞;2000-2009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剑威;从模因论视角解读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欢迎;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D];东华大学;2011年
8 贺倩;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程锦;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孙翠翠;从“杯具”的迅速流行看网络谐音词的发展趋势[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玖英;零度偏离理论研究述评[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王献福;;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J];前沿;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庆学;“磨炼”与“磨练”[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2 赵宏;一部研究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力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评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刘川民;《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读后[J];语文研究;2000年04期
4 王世友;现代汉语单音词的范围、性质和地位[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5 郭彦成,洪淼;现代汉语完句成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燎宏;《现代汉语专题》中的缺憾[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潘世松;现代汉语语体年龄阶段研究刍议[J];修辞学习;2002年06期
8 JM;;第二届《现代汉语通论》教材教法研讨会将于7月在上海举行[J];中国语文;2002年02期
9 黄启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的“提示”及其体现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10 李绍群;近百年现代汉语修饰语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白玉;;现代汉语“之前”、“以前”对比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迟迟;;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字调问题[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7 唐有章;;一种新的现代汉语序列法[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8 曹跃香;;现代汉语“V+头”中“头”的性质及语义来源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大明;;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词性标注[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10 林华东;;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研究(提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恒;“不齿”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增义[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罗敏 整理;对现代汉语的再认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欣骏;警惕网络语言的侵蚀[N];张掖日报;2006年
4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柯进;规范华语使用 弘扬中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小王;《现代汉语模范字典》促进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周建设 主编;现代汉语教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王琪 时爽 张义冉;现代汉语怎样筛选网络语言[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许宝华;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10 张巨龄;从“以来”说到“今年以来”[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钟华;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蕾;现代汉语颜色词之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梁政;现代汉语示证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瑜;现代汉语词频与兼类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梁永红;现代汉语特殊结构“N地V”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群;现代汉语复合动词论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宪臣;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7 马德全;论现代汉语兼语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建中;现代汉语“双”及“双X”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从润;现代汉语强调方式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莹;说“同样”及现代汉语的类同表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9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1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