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关于逻辑语义学的句法系统

发布时间:2017-08-06 10:31

  本文关键词:关于逻辑语义学的句法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逻辑语义学 组合原则 组合范畴语法 助动词“有”


【摘要】:逻辑语义学的核心任务是探索自然语言语义的组合原则。逻辑语义学认为,语义不是孤立的,语义与句法之间具有同构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句法理论往往决定了语义系统的本质和刻画精度。在过去近半个世纪时间里,逻辑语义学家越来越关注如何吸纳和借鉴当代句法学的理论成就为己所用。Heim和Kratzer等人在生成树上构造的语义系统、Steedman在CCG框架下进行的词汇主义转换以及我们对助动词"有"的讨论都是这方面有益的尝试。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逻辑语义学 组合原则 组合范畴语法 助动词“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7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CZH153) 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科研项目(06112021) 中国逻辑学会学术研究项目(13CLYB009)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逻辑语义学(又称形式语义学、语言逻辑)是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国逻辑学家蒙太格(Monta-gue)发表的The Proper Treatment of Quantifica-tion in Ordinary English为标志。逻辑语义学以自然语言的意义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逻辑为其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满海霞;;组合范畴语法与其计算特征[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邹崇理;;组合原则[J];逻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袁毓林;李湘;曹宏;王健;;“有”字句的情景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3期

4 吴平;量化词辖域歧义在Prolog语言中的消歧方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2期

5 梅德明,杨春雷;英语量词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吴平;;汉语量化句的逻辑语义分析与计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沈家煊;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满海霞;;对“一+单位词+N+否定词”类周遍性主语的广义量词个案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陈凯军;;汉语复句中的逻辑关系及英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薛小英;;量词提升与辖域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5 陈凌;思维差异:外语教学的新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黄成夫;英汉语言歧义的结构现象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7 杨菁;陆汝占;;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得”字句的分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肖唐金;;条件句的研究方法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翼;;法汉配对单位词的对比研究[J];时代教育;2012年21期

10 杨建军;;“有+AP/DP/BP+V”述宾短语的动态组合条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艳鸽;;数理逻辑对句子隐含语义的展示和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周莉;汉西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10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花;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莉;汉英表量方式及表量词的对比[D];南昌大学;2010年

3 周迎霞;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5 黄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向阳;中国学生否定转移学习情况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蒋颖;预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1年

8 朱峡;英汉给予概念与给予句的生成与扩展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伍晓丹;现代汉语反义对举的全称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边媛;现代汉语表情态的“有+N”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伍雅清;英汉语量词辖域的歧义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2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3 邹崇理;;从逻辑到语言——Barbara H.Partee访谈录[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4 蔡维天;;谈“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5 张豫峰;“有”字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6 袁毓林;王健;;汉语拥有关系的语义模式和语法表现[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4期

7 袁毓林;;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词语同现限制的认知解释和计算分析[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8 黄昌宁,陈群秀;黄昌宁、林杏光教授主持“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八讲 定子句语法[J];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02期

9 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耕;隐喻的逻辑语义基础[J];修辞学习;1997年04期

2 邹洪民;简论“我把你这个NP!”[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陈海峰;;试论非真性询问选择疑问句的语义特征[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4 莫超;“句”的内涵及单复句的认定[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词组语义结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学术动态[J];外语学刊;1980年03期

7 朱水林;论逻辑语义学[J];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8 黄永健;“非……不……”句式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邹洪民;致使义“把”字句的语义语用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10 吴平;;汉语量化句的逻辑语义分析与计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永强;;“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及其相关句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汝占;靳光瑾;;“是”的内涵逻辑语义解释[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佟福奇;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2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加昆;转折句“p∧q”的逻辑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永红;现代汉语转折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柏灵;表转折“X是”副连兼类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翟澍;双重否定的语义与功能的关联定位[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玉华;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关系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丹;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联合关系连词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明慧;日汉转折复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范业炜;中韩“话语行为”谚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陈芳;中高级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连词使用特点及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欣;文学篇章时空概念的语义衔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9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29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