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
本文关键词: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
更多相关文章: 陕南方言 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 西南官话 接触类型 历史层次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陕南方言接触,东部的安康和商洛主要表现为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与外来江淮官话(黄孝片)的深度接触,西部主要表现为西南官话与源自关中中原官话的深度接触。接触结果,按知庄章精组字?、?的读音变化,有的仍维持着典型的读音类型,有的却产生了一种或几种变异类型,演变的层次也随之不同。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与方言间的人数比例、人口入迁时间的先后、人口的密度有关,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否占据了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等因素也有关。
【作者单位】: 安康学院中文系;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陕南方言 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 西南官话 接触类型 历史层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南方言的历史层次研究”(项目批准号:10XYY0005) 安康学院项目“陕南方言研究”(项目批准号:008AKXY003)和“旬阳方言语音研究”(项目批准号:AYQDRW2012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172.2
【正文快照】: 1引言本文主要讨论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字今读类型及其历史层次。陕南地处秦巴山地,属南北重要军事迂回通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战事不断,自宋以来,以宋金元战争最为惨重。战争必然带来人口的耗减,据《元史·地理志》记载,至元代,陕南人口总共才29862人,其中安康2768人,是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ts t■的类型[J];方言;1990年01期
2 柯西钢;;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J];方言;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淑凤;史国东;刘雅清;;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庐江方言中的读音——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付茜;;丹江口移民语音变异——[η]声母丢失研究[J];大舞台;2011年08期
3 王琴;;阜阳方言[■]读[f]现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岳立静;日照方言知庄章和精见端的读音类型[J];方言;2005年03期
5 周磊;兰银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6 王临惠;张维佳;;论中原官话汾河片的归属[J];方言;2005年04期
7 周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原官话(稿)[J];方言;2007年02期
8 明生荣;;贵州毕节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J];方言;2009年04期
9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接触性音变中几类字词的滞后现象[J];方言;2011年03期
10 张双庆;邢向东;;关中方言古知系合口字的声母类型及其演变[J];方言;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徐建;安徽太湖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洋;华县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璐;南通话音韵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桑宇红;中古知庄章三组声在衡水市的读音类型[D];河北大学;2001年
7 张呈柱;东明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金花;湖南石门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荣泽;宜宾(白花镇)方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吴媛;岐山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材;;商县(张家塬)方言单音词汇释(一)[J];方言;1983年04期
2 贺巍;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语音异同[J];方言;1985年02期
3 钱曾怡 ,曹志峗 ,罗福腾;平度方言内部的语音差别[J];方言;1985年03期
4 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山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4期
5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6 石明远;山东省莒县方言音系[J];方言;1987年03期
7 储诚志;;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J];方言;1987年04期
8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9 郭沈青;;陕南西南官话的内部差异与归属[J];方言;2006年02期
10 邢向东;;陕西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庄初升;;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J];方言;2010年02期
2 丁邦新;;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J];方言;2006年01期
3 顾黔;;交界地带方言不同来源及层次语音成分的竞争与叠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王临惠;蒋宗霞;唐爱华;;关于天津方言语音演变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兼论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J];语文研究;2009年03期
5 曾晓渝;;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分析方法例释[J];南开语言学刊;2003年00期
6 殷国光;郑路;刘文霞;朱淑华;;国内语言学研究动态综述——2004——2006年国内语言学论文统计分析[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7 梁磊;;汉语轻声的历史层次初探[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2期
8 刘祥友;;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J];学理论;2009年20期
9 吴子慧;;绍兴方言的文白异读规律及历史层次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郑伟;;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J];语言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静;;藏缅语族语言性别词缀的来源及历史层次[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邓享璋;;沙县盖竹话的文白异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文文;汉字岂能这样讲[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张桂权;阻挡另一种“失语”[N];广西日报;2004年
3 邸永君;毕苏语研究的重要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邵慧君邋甘于恩;多元化的岭南方言值得珍惜与保留[N];南方日报;2007年
5 记者宋晖 路越;有效保护方言文化迫在眉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俊;南部吴语韵母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碧霞;闽东方言韵母的历史层次[D];浙江大学;2010年
4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祥友;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郑伟;太湖片吴语音韵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伟忠;芗城方音的历史层次及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彭敏;广西博白地佬话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李霞;仡佬语汉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5 朱婷婷;吴江方言语音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刘羽华;平南六陈话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7 杨斌;宁河方言语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艳娥;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陈辉霞;广西临桂小江客家方言岛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10 杨_g;桂柳官话音韵层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0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306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