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话语标记“你看(说)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7:14

  本文关键词:话语标记“你看(说)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标记 “你看(说)你” 口语体 语用功能 重新分析


【摘要】:近年来,汉语的话语标记已成为会话分析与口语语法重点关注的对象,有关话语标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选取口语对话中高频使用的话语标记之一“你看(说)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谈话类节目和电视剧对白以及CCL语料库的材料,结合浮现语法理论和会话分析理论对这类话语标记作全面细致的考察。本文主要从话语标记“你看(说)你”的基本特征、所处前后话语语义关系、语用功能、形成机制和使用特点等五个方面来开展研究。论文共计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概述了话语标记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重点介绍了“你看(说)你”的相关研究现状。此外,还简要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口语中“你看(说)你”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即“你看(说)你”作为话语标记和非话语标记的用法。其中非话语标记用法可以分为线性序列和跨层组合两种类型,数量上以跨层组合的居多;话语标记用法则是“你看(说)你”作为整体的虚化用法。另外,本章还重点分析了话语标记“你看(说)你”的基本特征。第三章,探讨“你看(说)你”所处前后话语语义关系与语用功能。对语料的分析显示,“你看(说)你”在话轮分布上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其在话轮之中的分布占绝对优势。而其所处前后话语的语义关系也相对较为丰富,因此本章重点讨论了话轮之中的“你看(说)你”前后话语的语义关系。并从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角度分析“你看(说)你”的语用功能。其语篇功能主要包括话轮功能(形式上的)和话题功能(内容上的)两大基本类型,而人际功能涉及七种人际互动功能。第四章,考察了“你看(说)你”的形成机制和使用特点。就其形成机制而言,本章尝试利用历时语料,从重新分析、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情态意义的浮现三个角度讨论其演变历程与虚化机制。此外,还将依据现代汉语的共时语料,探究“你看(说)你”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语境的褒贬和交际主体的倾向性。第五章,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话语标记 “你看(说)你” 口语体 语用功能 重新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1.1 选题背景10
  • 1.2 研究现状10-14
  • 1.2.1 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10-12
  • 1.2.2 “你看(说)你”的相关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理论、方法和语料15-18
  • 1.4.1 研究理论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语料来源及转写说明17-18
  • 第二章 “你看(说)你”的界定和话语标记特征18-24
  • 2.1 “你看(说)你”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18-20
  • 2.1.1 “你看(说)你”的非话语标记用法18-19
  • 2.1.2 “你看(说)你”的话语标记用法19-20
  • 2.2 作为话语标记的“你看(说)你”的基本特征20-24
  • 2.2.1 语音上的弱化20-21
  • 2.2.2 意义的程序性21-22
  • 2.2.3 语境的依赖性22
  • 2.2.4 首尾重复的形式22-24
  • 第三章 “你看(说)你”所处前后话语语义关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24-40
  • 3.1 “你看(说)你”所处前后话语语义关系24-29
  • 3.1.1 前后话语的不一致关系26-27
  • 3.1.2 前后话语的层递延伸关系27-29
  • 3.2 “你看(说)你”的语用功能29-40
  • 3.2.1 语篇功能29-35
  • 3.2.2 人际功能35-40
  • 第四章 “你看(说)你”的形成机制及使用特点40-52
  • 4.1 “你看(说)你”的形成机制40-46
  • 4.1.1 重新分析40-43
  • 4.1.2 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43-45
  • 4.1.3 情态意义的浮现45-46
  • 4.2 “你看(说)你”的使用特点46-52
  • 4.2.1 语境特点:褒贬的倾向性47-48
  • 4.2.2 交际主体关系:角色特征的倾向性48-52
  • 第五章 结语52-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630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30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