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因果连词“因而”的多角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7 14:14

  本文关键词:因果连词“因而”的多角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因而 语义 句法 语用 词汇化


【摘要】:“因而”是现代汉语连词中的一个重要的因果连词,对“因而”的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把握因果连词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化、语义、句法、语用等多个角度对“因而”进行考察,并比较其与用法相似的连词“因此、从而”之间的异同,最后分析留学生使用“因而、因此、从而”时出现的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本文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部分,在绪论中明确文章研究对象是常见的因果连词“因而”,研究内容是考察其成词过程,“三个平面”特点,与其他连词的区别及留学生偏误分析,然后阐述研究意义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最后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运用历时共时相结合的方法,从“因”和“而”的语义语法演变入手,考察“因而”的成词过程。第三章是“因而”的三个平面研究,在语料基础上,描写分析“因而”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平面”上的特点。在语义方面,“因而”偏向于推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句法方面,“因而”可连接的语言单位形式多样,可以是词和短语,也可以是句子和句群;在句子或篇章中,“因而”通常情况下同时支配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的前后叙述主体可以一致也可不一致,引导的后续句结构可以是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在语用方面,“因而”在篇章中的衔接功能可概括为五种:因果功能、推断功能、条件功能、目的功能和递进功能;其主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表现说话人的视角;第二,表现说话人的情感;第三,表现说话人自身的认知。第四章是将在用法上存在很大相似性的三个因果连词“因而”、“因此”、“从而”进行比较,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掘其在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细微差别,并针对留学生在使用这三个因果连词时出现的混淆相似连词、与其他连词搭配不当、误加连词和缺省连词这四种偏误现象进行归类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因而 语义 句法 语用 词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意义11-12
  • 1.1.1 理论意义11
  • 1.1.2 实践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6
  • 1.2.1 因果连词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因而”的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语料来源16-17
  • 2 “因而”的词汇化研究17-26
  • 2.1 古代汉语中“因”的演变17-20
  • 2.1.1 “因”的本义及动词词义的产生17-18
  • 2.1.2 “因”的介词用法18-19
  • 2.1.3 “因”的连词用法19-20
  • 2.2 古代汉语中连词“而”的用法20-22
  • 2.2.1 “而”前后连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20-22
  • 2.2.2 “而”所在的连谓短语充当的句中成分22
  • 2.3 “因而”凝结成词22-24
  • 2.4 小结24-26
  • 3 “因而”的“三个平面”研究26-43
  • 3.1 “因而”的语义特点26-29
  • 3.1.1 “因而”的基本语义26-27
  • 3.1.2 适用的因果句类型27-29
  • 3.2 “因而”的句法特点29-36
  • 3.2.1 连接功能29-32
  • 3.2.2 管界范围32-33
  • 3.2.3 句法限制33-36
  • 3.3 “因而”的语用特点36-41
  • 3.3.1 衔接功能36-38
  • 3.3.2 主观表达38-41
  • 3.4 小结41-43
  • 4 “因而”与其他因果连词的比较43-56
  • 4.1 “因而”与“因此”的比较分析43-47
  • 4.1.1 语义比较43-44
  • 4.1.2 句法比较44-46
  • 4.1.3 语用比较46-47
  • 4.2 “因而”与“从而”的比较分析47-51
  • 4.2.1 语义比较47-49
  • 4.2.2 句法比较49-50
  • 4.2.3 语用比较50-51
  • 4.3 对外汉语教学中“因而、因此、从而”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51-56
  • 4.3.1 偏误的归类51-53
  • 4.3.2 偏误成因分析53-54
  • 4.3.3 教学建议54-56
  • 结语56-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邓雨辉;;果标“因此”和“因而”的用法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3 王祖姝;试论连词“于是”的承接方式及其作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王松茂;略谈因果关系的连词[J];汉语学习;1982年02期

5 李小军;唐小薇;;“因而”“从而”的词汇化[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6 王俊毅;;连词“从而”的功能探讨[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邵悦;;“因此”的词汇化过程及成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邢福义;;“由于”句的语义偏向辨[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9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本文编号:635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35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