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言录》恒言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4:40
本文关键词:《恒言录》恒言词研究
【摘要】:钱大昕的《恒言录》是一部有重要语言学价值的明清俗语辞书,全书收录钱氏生活时代的常言俗语800余条,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词的语言和词汇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论文从汉语词汇学的角度对《恒言录》进行研究,着重分析研究了《恒言录》的基本面貌,恒言词的词汇结构、恒言词中的古语今证词汇和书中收录的明清时期吴方言词汇。文章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当前学界对《恒言录》的研究状况以及对明清俗语辞书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选题缘由,研究价值和主要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恒言录》的作者钱大昕、全书内容,并分析了其编纂体例和释词方式。第二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恒言录》所收恒言词按邢福义先生在《现代汉语》中对词汇结构的划分,进行了分类分析;第二部分按钟敬文先生《民俗学概论》中对民俗事项的划分对恒言词汇进行整体分析研究。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恒言录》中的古语今证词,包括对古语今证词的界定,整体面貌分析,并着重对其中的方言词汇从词义衍变角度和现代汉语对比进行了细致研究。本章立足点是《恒言录》中清代活语言的研究,对散见于历史文献中的活语言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完善古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语料。第四章对《恒言录》中没有明确标注出的吴方言词汇进行了分类研究,借助《明清吴语词典》等多部工具书找出特色鲜明的吴方言词,并和古今汉语对比分析,探究这些词汇从古汉语到明清吴方言的发展演变情况,并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最后结语部分对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恒言录》可供语言学研究的一些方向。
【关键词】:恒言录 古语今证词 吴方言 词义衍变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6
-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9
- (一)为清代民俗文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9
- (二)为清代语言研究提供参考资料9
- (三)为汉语方言史研究提供参考资料9
- 二、研究现状9-15
- (一)对明清俗语辞书文献的整理方面10-11
- (二)对明清俗语辞书进行专书研究11-13
- (三)对俗语辞书中单个语言现象进行研究13-14
- (四)明清俗语辞书介绍与价值分析14-15
- 三、研究方法15-16
- (一)文献考证法15
- (二)共时比较法15
- (三)历时比较法15-16
- 第一章 《恒言录》及其编纂体例16-24
- 一、《恒言录》的作者16-19
- (一)钱大昕生平16-17
- (二)钱大昕著作17-18
- (三)钱大昕的成就及后人评价18-19
- 二、《恒言录》其书19-24
- (一)《恒言录》的成书背景及版本19
- (二)《恒言录》与《恒言广证》的关系19-20
- (三)《恒言录》的内容20
- (四)《恒言录》的释词方式20-24
- 第二章 《恒言录》中的恒言词24-46
- 一、《恒言录》中恒言词的词汇结构24-32
- (一)《恒言录》恒言词中的单纯词24-26
- (二)《恒言录》恒言词中的双音节合成词26-30
- (三)多音节合成词30-31
- (四)小结31-32
- 二、《恒言录》中恒言词承载的民俗事项32-46
- (一)《恒言录》恒言词承载的物质民俗33-39
- (二)《恒言录》恒言词承载的社会民俗39-43
- (三)《恒言录》恒言词承载的精神民俗43-44
- (四)小结44-46
- 第三章 《恒言录》中的古语今证词研究46-65
- 一、《恒言录》古语今证词的界定46-49
- (一)古语今证词的界定46-48
- (二)《恒言录》中的古语今证词48-49
- 二、《恒言录》中古语今证词的释词方式49-51
- (一)直接说明今人之说法50
- (二)联系当时社会民俗50-51
- (三)直接指明当时方言通行之区域51
- 三、《恒言录》古语今证词的发展演变51-56
- 四、《恒言录》古语今证词记录的清代活方言56-57
- (一)古语今证词中钱氏明确标识出的吴方言词56-57
- (二)其他方言词57
- 五、《恒言录》古语今证词方言词的梳理57-65
- (一)吴方言词的梳理57-63
- (二)其他方言词梳理63-65
- 第四章 《恒言录》恒言词中未标识的吴方言词65-79
- 一、来源自古汉语的吴方言词65-70
- (一)保留古代汉语用法的吴方言词66-68
- (二)保留近代汉语用法的吴方言词68-70
- 二、吴方言特殊用法用义70-71
- 三、吴方言特色词71-73
- 四、沿袭古汉语词汇但意义变化的吴方言词73-77
- 五、小结77-79
- 结语79-81
- 参考文献81-86
- 致谢86-87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研究成果87
本文编号:667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6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