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古汉语没有“为动双宾语结构”

发布时间:2017-08-14 00:13

  本文关键词:古汉语没有“为动双宾语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古汉语 为之名 为动双宾语 句式变换


【摘要】:为动用法的动词必须隐含直接宾语或为不及物动词,其"主语+动词"所表达的语义具有自足性、封闭性,动词不能带形式上的直接宾语,只能带一个关系宾语。因此,古汉语里不存在所谓的"为动双宾语结构"。百年来学界所谓的为动双宾语结构,不过是一种句式转换而已。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古汉语 为之名 为动双宾语 句式变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宋仿古文言与先秦文言句法比较研究”(10YJA740103) 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马氏文通》认为《伪古文尚书?泰誓》中的“作之君,作之师”“犹云‘为之立君’‘为之立师’也”,为后来的“为动双宾语”论提供了依据。马氏之后百余年来专家学者对“为动双宾语”句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基本上已成定论。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的《古汉语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利;《国语》中的“为之名”结构及其他[J];古汉语研究;1995年02期

2 赵伯义;论古代汉语的为动双宾语[J];古汉语研究;1996年03期

3 唐钰明;;古汉语“动+之+名”结构的变换分析[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4 徐志林;;歧义双宾句式语义分化策略与历时考察[J];语文研究;2012年03期

5 张峧;;宋代使役句的语义特征[J];语文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敏云;;《史记》“动+之+名”结构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邝永辉;;“为之名”双宾结构在先秦典籍中的发展[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孙良明;;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分析与朴实文风——袁本良《守拙斋汉语史论稿》语法论文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商中;古汉语“动·之·名”语义关系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李成军;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述宾结构——试析述语动词的介动双功能用法[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吴明刚;;训诂与语法[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谢文乾;;《论衡》“动词+之+名词”结构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8 张爱卿;;从变换分析看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发展演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张先坦;先秦“动·之(其)·名”结构的重新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张先坦;;“动·之(其)·名”结构的变换及其逻辑性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文;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及相关结构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李帅;鸠摩罗什译经述宾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利瑞;《墨子》四种句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志军;先秦汉语双宾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相宇剑;《左传》双宾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石琳;三国佛经中的双宾句式[D];四川大学;2005年

5 邱洪瑞;《庄子》中几种句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徐琴;《国语》形容词语法试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苏振华;《国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郑益兵;《国语》代词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红蕾;西晋佛经中的双宾语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姜晓明;《国语·晋语》含V词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乾先;;古汉语中应特殊理解的双宾语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01期

2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3 古川裕;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4 周迟明;汉语双宾语句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2期

5 吴福祥;;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6 卢建;;影响予夺不明双宾句语义理解的因素[J];中国语文;2003年05期

7 林素娥;;汉语南方方言倒置双宾结构初探[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8 汪国胜;大冶方言的双宾句[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9 牛顺心;;从类型学参项看普通话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语义表现[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乾先;;古汉语中应特殊理解的双宾语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刘宋川;两汉时期的双宾语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袁春斌;;也谈“打碎了他四个杯子”的结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4 刘成德;试论古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满在江;;汉语双宾语结构句法研究述评[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4期

6 徐适端;;战国时期的双宾语动词和双宾语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S2期

7 赵有贵;;文言双宾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兼析“动+之+于(以)+名”的语义结构[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8 程乐乐;;组形规则与双宾语结构层次[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郝冉;;浅析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伯约;刘井玉;;英汉双宾语结构分层分类新探[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世民;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辉;现代汉语事件量词的语义和句法[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倩;汉语双宾语结构原型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孙超;现代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晋文;双宾语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苏芳芳;汉、英语言中的双宾语结构[D];湖南大学;2004年

5 高媛媛;近代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易平;湘阴方言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7 苏晶;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最简句法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8 潘淼;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给予”义双宾语的习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井玉;汉语双宾语结构分层分类新探[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李爽;类典型理论框架下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9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69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