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映射类型与明喻隐喻句式结构选择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谓词映射类型与明喻隐喻句式结构选择的关系
【摘要】:明喻和隐喻的异同一直备受关注。比较论和概念隐喻论认为二者并无差异,而俗成论和适宜论却强调两者存在不同。本文赞成异同论,但不同的是,本文从结构映射论角度出发,采用实证法,讨论明喻和隐喻取舍的功能依据。实验发现,属性类谓词、关系类谓词分别与明喻句、隐喻句的选择有关;谓词类型与明喻、隐喻句式的选择有一定功能关系;等等。这充分说明明喻和隐喻句式选择极其复杂。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
【关键词】: 谓词 关系类 属性类 明喻 隐喻
【基金】: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认知加工层面的隐喻应用研究”(200822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结构映射观结构映射观(structure-mapping theory)由D.Gentner提出来,其基本思想首先把比喻看成一种类比,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内在认知机制(Gentner 1983)。类比过程在认知科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人们可以借助这种心理模式来理解新事物。譬如,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常宗林;;隐喻的映射机制[J];东方论坛;2008年06期
2 唐世民;;认知科学中的隐喻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郭爱萍;郝玫;;论明喻和隐喻的认知取舍倾向性[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舟颖;;儿童类比推理发展的理论综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2期
2 郭爱萍;;网络环境下明喻与隐喻的理解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姜炜;;英汉时间表达的类比性初探——来自认知心理学中类比推理的启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胡乐丹;;试论数学类比推理方法的“源”与“流”[J];中学数学研究;2007年11期
5 李宇;儿童问题类比相似性的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红波;;概念隐喻中映射机制的特征[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潘琳玲;朱守信;;隐喻关系的可逆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周艳阳;;高中数学类比教学模式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年12期
9 胡乐丹;;试论数学类比推理方法的“源”与“流”[J];数学教学通讯;2008年02期
10 周玉平;;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顶位;中小学生几何类比推理能力诊断评价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邱琴;类比推理的转换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类比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吴卓;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娜;认知隐喻相似性的跨语言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谢峗;关于基本水平类别认知优势原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宇;早期儿童问题类比推理中不同相似性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凌云;启发式概率估计在反馈条件下的偏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飞;主题相似性和范例相似性对成人问题类比推理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闵容;图形相似的加工模型研究:特征与结构在相似比较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邱琴;影响图式归纳和类比迁移的三因素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慧琳;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对类比推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宣维;;论明喻和隐喻产生的先后顺序——一项以《诗经》为语料的认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进喜;文化差异与句式翻译[J];渭南师专学报;1999年06期
2 高澄宁;赵志芳;;同义句式转换单项填空[J];英语知识;1995年01期
3 翟步习;;国际商务信用证英语句式结构解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4 施春宏;;句式研究中的派生分析及相关理论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5 龙海平;;从焦点不确定性看“他是投的赞成票”句式[J];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6 许芳;;被动概念与被动句式的生成与扩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郭广敬;古汉语中的“不亦……乎?”句式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8 刘瑞明;;由“孰与”组成的句式应如何分析——与林海权同志商榷[J];青海师专学报;1989年03期
9 尚加加;;“比N还N”句式与语境的关系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4期
10 刘庆元;英汉句式结构研究[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东;;基于认知模式的英汉句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灵芝;高考“句式仿写”解题思路浅析[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3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升平;湖南省常宁市方言处置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婧;“好(一)个X”句式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晓;“没有(A)比X更Y的了”句式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袁磊;“不是X,而是Y”句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苑艳艳;现代汉语“一……就……”句式探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利会;“尚且”句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李喜凤;对句式“一边A一边B”中B的限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汪小溆;“A也不是,,B也不是”句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朴春姬;汉语等比句式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柳丁任(YOO JUNGIM);汉韩表示存在意义句式的比较及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5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8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