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电视剧“提供”言语行为序列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英文电视剧“提供”言语行为序列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剧 “提供”言语行为序列 策略 对比 文化
【摘要】:“提供”是一种普遍却又复杂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十分常见,在社交中对维持人际关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对“提供”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探索其语义成分、属性归类、句法形式等。然而,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国内外过去的研究对构成“提供”的序列涉猎不足,对组成“提供”序列所使用的交际策略也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从“提供”言语序列的角度出发,意在对序列结构与交际策略进行一个中英文对比分析。研究所用语料各从四部中英文电视剧中截取,内容仅涉及日常生活情境。研究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定性分析概括序列结构并明确“提出”、“拒绝”及“接受”这类“提供”言语所使用的策略,以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中英文“提供”序列中使用各个具体结构及策略的差异。通过系统分析,研究获得以下结论。首先,中英文“提供”言语序列共享一个基本序列结构,即可选择的“提供”前序列、必不可少的“提供”与应答、可选择的重复“提供”结构等;此外,中英文交际者在交际策略的选择上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如多使用直接策略、解释策略、评论策略等实施“提供”行为。其次,中英文交际者在选用每个具体结构与策略来组织“提供”序列时,倾向性有所差异:如中文交际者更倾向于使用重复“提供”的结构,在具体“提供”策略的选择上更少使用询问的形式等;再次,“提供”作为一种与礼貌相关的现象,中西方文化对其有不同的解读,这可以较好地解释研究中所发现的差异。总而言之,本研究将弥补“提供”言语行为在对比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致力于探究其序列结构及交际策略,此外,通过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根源,本研究也能对中英文母语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视剧 “提供”言语行为序列 策略 对比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H3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8-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8-10
- 1.2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PRESENT STUDY10-12
- 1.3 STRUCTURE OF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8
- 2.1 SPEECH ACT THEORY14-16
- 2.1.1 Three-fold Distinction of Speech Act14-15
- 2.1.2 Searle’s Development on Speech Act Theory15
- 2.1.3 Limitations of Speech Act Theory15-16
- 2.2 CONTRASTIVE STUDIES ON SPEECH ACTS16-17
- 2.3 STUDIES ON OFFER AS A SPEECH ACT17-22
- 2.3.1 Definition of Offer18-19
-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Offer19-22
- 2.4 OFFER AS A POLITENESS PHENOMEN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CULTURE22-25
- 2.5 SUMMARY25-28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28-34
- 3.1 DEFINITION OF OFFER IN PRESENT STUDY28-29
- 3.2 DATA COLLECTION29-31
- 3.2.1 Data Source29-30
- 3.2.2 Data Selection Criteria30-31
- 3.3 PROCEDURES OF PRESENT STUDY31-34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4-76
- 4.1 CATEGORIZATION OF OFFERS34-37
- 4.2 CONTRASTIVE STUDY OF SEQUENTIAL STRUCTURE37-56
- 4.2.1 Sequential Structure of English Offer-making Sequences37-49
- 4.2.2 Sequential Structure of Chinese Offer-making Sequences49-55
- 4.2.3 Discussion on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Sequential Structure55-56
- 4.3 CONTRASTIVE STUDY OF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IN SEQUENCE56-71
- 4.3.1 Strategies of Offer-making and Offer-remaking56-65
- 4.3.2 Strategies of Declination65-68
- 4.3.3 Strategies of Acceptance68-70
- 4.3.4 Discussion on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Strategies70-71
- 4.4 AN EXPLANATION FOR DISSIMILARITI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71-7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6-80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76-78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8-80
- ACKNOWLEDGEMENTS80-82
- REFERENCES82-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青;浅谈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能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2 刘卫兵;;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王爱华,吴贵凉;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直接性层面的调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付习涛;论言语行为的性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钱乐奕;道歉言语行为中请求策略的使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思;樊葳葳;;言语行为集理论及其应用初探[J];外语教育;2005年00期
7 胡方芳;;对言语行为构成规则的重新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刘琼;殷正坤;;虚构话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S1期
9 张晶;危鸣辉;;英汉外交语篇言语行为构建及其异同[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沈志;;请求言语行为面面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咪咪;;批评言语行为中日对照研究——以电视剧为题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立华;;试论言语行为的社会意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叶华;;医生言语行为浅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炎;龚坚;郭礼;张新;;基于言语行为的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晏小萍;;性别、权势与礼貌策略在汉语请求、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表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7 陈俊;张积家;张艳辉;;教师管教言语行为语效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蕊;汉语“说”类言语行为标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关英明;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蓬克;言语行为视角下的政府微博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树伟;俄语言语交际中的“高兴”类言语行为[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2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洪姗;中澳大学生警告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何雪艳;《红楼梦》修辞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宁;基于FIAS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
6 靳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邱竹;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林箭;政治职场会话中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海艳;霍桑短篇小说中人物言语的翻译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馨;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06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0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