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上古音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上古音的反思
【摘要】:古文字资料本身的复杂性,加之部分上古音学者在古文字缺乏深入研究,这些都造成以古文字为资料研究上古音的诸多困难。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上古音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习得一定的古文字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充分利用古文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通假字与谐声字进行"离析",作分时分域研究,甚或对谐声字、谐声系列逐个研究,进而研究上古音。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古文字 上古音 通假字 谐声字
【基金】:教育部青年项目“基于楚系出土文献的上古楚方音史研究”(11YJC740126)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楚系金文语音研究”(10CGZY04YBQ)
【分类号】:H111
【正文快照】: 用以研究上古音的各种资料当中,比较而言,韵文性质相对单一,其它如谐声、通假①、汉人音注等来源甚是复杂。周有光先生《世界文字发展史》把文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假借与形声均占有重要地位。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提出“三书说”,亦认为假借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锡良;殷商时代音系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2 孙玉文;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一)[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3 刘钊;谈古文字资料在古汉语研究中的重要性[J];古汉语研究;2005年03期
4 周长楫;通假字“音同”原则浅说[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5 徐在国,黄德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缁衣·性情论》释文补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2期
6 白于蓝;郭店楚简拾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刘国胜;郭店竹简释字八则[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曾晓渝;;见母的上古音值[J];中国语文;2003年02期
9 李学勤;;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J];中国史研究;2011年01期
10 郭锡良;;汉语史的分期问题[J];语文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清华简《楚居》中所见巫风考[J];船山学刊;2012年02期
2 曹祝兵;;二十一世纪以来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上古音的新进展[J];敦煌学辑刊;2011年01期
3 胡志明;;甲骨金文与殷商语音研究述要[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年01期
4 陈伟武;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5 张玉金;二十世纪殷代语音研究的回顾暨展望[J];古汉语研究;2001年04期
6 刘钊;叶玉英;;利用古文字资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J];古汉语研究;2008年02期
7 张大勇;;从《广韵》异读字看汉语音变兼谈浊音清化现象[J];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陈志学;;汉语“为”和壮语ku~6的对应关系[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刘忠华;;论段玉裁“古合韵”对失谐现象的统摄[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杨泽生;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文字杂说[J];江汉考古;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P憹l;;从郭店和上博简《缁衣》的几条简文谈今本《缁衣》的形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芸;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孟鸥;《文子》新探[D];山东大学;2011年
3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程鹏万;简牍帛书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怀源;西周金文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国一姝;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徐新伟;楚文字字形系统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伟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文字羡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胡杰;先秦楚系简帛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强;晋系玉石文献词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士博;包山楚简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迟林华;《孔子诗论》集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力波;郭店楚简《缁衣》校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佳靖;简帛《五行》校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琼;《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研究概况及文字编[D];吉林大学;2005年
7 刘洋;论假借表音和字母表音[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刘琴勇;《类篇》重音字声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世明;钱大昕古声类系统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孟岩;《姑成家父》文本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郭锡良;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J];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期
3 陈伟;郭店楚简别释[J];江汉考古;1998年04期
4 刘国胜;信阳长台关楚简《遣策》编联二题[J];江汉考古;2001年03期
5 李学勤;;谈祝融八姓[J];江汉论坛;1980年02期
6 刘钊;古文字中的人名资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7 孙宏开;原始汉藏语辅音系统中的一些问题──关于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二[J];民族语文;2001年01期
8 潘悟云;喉音考[J];民族语文;1997年05期
9 江鸿;;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J];文物;1976年02期
10 王传富;汤学锋;;荆门郭店一号楚墓[J];文物;199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钊;叶玉英;;利用古文字资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J];古汉语研究;2008年02期
2 黄典诚;;闽南方音中的上古音残余[J];语言研究;1982年02期
3 杨士宏;蕃音新证——藏文字母第二部t■、t■h、d■和第六、第七部■、■的古音辨读[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4 邓晓华;;古音构拟与方言特别语音现象的研究[J];语文研究;1993年04期
5 李旭练;;关于汉藏语的几个核心词[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6 曹祝兵;;二十一世纪以来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上古音的新进展[J];敦煌学辑刊;2011年01期
7 郑智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关于上古音研究的综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8 赵彤;上古音研究中的“内部比较法”[J];语文研究;2005年02期
9 刘辉;“骏”与“峻”不是同音通假[J];辞书研究;1986年04期
10 邢公畹;;说“鸟”字的前上古音[J];民族语文;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从“殳”字说起——浅谈形声字孳乳现象与形声字声符表音“传代”的关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芳;;辨“古音韵至谐说”——兼谈古音学研究的立论基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士林;;彝文vyxtu(vuxtu)与楚语“於菟”——彝经考释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4 林穗芳;;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基于中外一些语文词典的比较借鉴[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5 陈}\;;说“敢”[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钟搿皏|”声字的对比分析[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祖庠;;媭黄克定先生《从诗经到中原音楙》——之一[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文文;;《诗经·召南·甘棠》“拜”字新解[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10 李茂康;;论音义来源与意义来源[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张尚芳;“汉”字的上古音读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柳霞;中国古代的“普通话”[N];光明日报;2006年
3 叶宝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1年
4 仁乐水;搜罗全备的古汉语通假字工具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张桂权;阻挡另一种“失语”[N];广西日报;2004年
6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琐谈通假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记者 王巷扉 通讯员 范正民;全国重点非遗专著《庆元方言研究》面市[N];丽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杰;先秦楚系简帛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谢建娘;高本汉《汉文典》上古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林海鹰;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魏宇文;《释名》名源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谢荣娥;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的语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妞;上古牙喉音特殊谐声关系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7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R壊,
本文编号:826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2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