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意义形成的意图网络
本文关键词:语篇意义形成的意图网络
【摘要】:语篇分析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学术界对语篇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不足。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入手,重新认识语篇,提出语篇建构的复杂意图网络概念,以期为语篇建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语篇建构的意图网络是以不同层级的交际意图为主导,以三大元功能语篇语义为三维空间,以评价性语言资源为重要参数的复杂系统。复杂交际意图网络提供的是语篇的内隐知识,适配和扩展激活是该网络在语篇建构中的运作方式。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意图 意义 评价 元功能 语篇建构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SK2013019)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特色)项目(13TS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篇是由社会语境发展而来的语义系统①。语篇意义的形成主要涉及语境和语义两个方面。学者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三大视角研究语篇意义的形成。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意义是语篇接受者的认知方式在语境的调节下与语篇本身之间的互动的结果,认知语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长河;朱永生;;认知语篇学[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2 黄碧蓉;;意向意义论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3 严轶伦;;语篇修辞中语篇使用者的知识运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5 吴炳章;;生成整体论:语用学研究的新范式[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6 张滟;;“拓扑”视角下的动态体裁研究[J];修辞学习;2008年01期
7 李战子;;文体与评价——从语篇潜势到阅读取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轩;;评价理论视域下海明威“冰山理论”研究——以杰克·巴恩斯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例[J];英语广场;2016年12期
2 汤玲;;基于广义修辞理论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06期
3 陈秀兰;;实现语篇人际意义的隐性评价方式探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4 于梅欣;;社会符号学视角下不确定性语义资源与态度意义——以我国庭审辩护语篇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5 刘悦明;卢仁顺;;语篇评价分析框架构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6 陈令君;赵闯;;新闻语篇中的“中国梦”——评价理论态度视域下的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7 王文婷;;篇章内预设的元语用意识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8 巢春林;;立足情感体验,创设言语情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年07期
9 刘悦明;卢仁顺;;语篇评价分析框架构建之一:理论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10 彭宣红;;论英语词汇语篇视域定义的形成美学[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萍;;意向性·言语行为·目的原则[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2 王寅;;语言的认知维度——尝试用认知方式为语言作出统一解释[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3 张友香;;意义指称论的反思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4 冯光武;;格赖斯的意义理论——老话题 新解读[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5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7 李曙华;;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J];哲学研究;2006年11期
8 李战子;;文体与评价——从语篇潜势到阅读取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0期
9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10 冯光武;;理性才是主旋律——论格赖斯意义理论背后的哲学关怀[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华锋;;让步结构语篇意义研究:情感评测与效应[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刘旭红;礼貌的语篇意义[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于恩江;;英语国家经济研究性论文摘要的语篇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9年14期
4 杨海娟;;语篇意义转换的空间网络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期
5 徐健;张飚;;浅析命题结构对于隐喻性语篇意义的动态建构[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3期
6 史文霞;王振华;;语篇意义形成的意图网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闫薇;芮燕萍;;识解理论在语篇意义分析中的应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姜炳生,王金玉;“with+复合结构”的语篇意义探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宋慧;语境与语篇意义[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菁;;从口译交际行为的主体、客体和规范透视口译的文化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淑琴;语篇意义在英汉互译中的传达[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叶超群;视点制约语篇意义理解的认知解读[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贺怡芳;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幽默的语篇意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袁琼华;论语篇意义与信息结构间的互动和表征[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7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4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