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宾句构成历时演变特点探析
本文关键词:汉语双宾句构成历时演变特点探析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汉语双宾语句构成上的历时演变特点,认为:由于"动词及其论元语义关系表达的明晰性原则"的作用力,汉语双宾句类型上有减少趋势,句法表现复杂化,动宾关系紧密化;各时期都有V+OIO+ODO和V+ODO+OIO两种语序类型,V+OIO+ODO语序从先秦至清代一直占优势,关于V+ODO+OIO语序出现的原因,文章不同意介词省略说而认为与"之于/乎"连用时的合音现象有关。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双宾语 语序 句法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编号2014M561142)
【分类号】:H1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双宾句是汉语一种非常重要的句式,从外在形式看,从古至今这一句式都是“V+NP1+NP2”,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古代汉语双宾句和现代汉语双宾句,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如:(1)与4之釜。(《论语?雍也》)(2)我给4了他一本书了。(现代汉语双宾句)汉语双宾句构成上的历时演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敬华,刘金虎;浅谈古代汉语的特殊双宾语结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刘宋川;“为+名_1/代+名_2”结构式论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期
3 何慎怡;汉英双宾语句比较[J];古汉语研究;1994年S1期
4 张先坦;《战国策》双宾结构动词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吴福祥;;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古汉语研究;2013年03期
6 刘宋川;两汉时期的双宾语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李永;配价语法理论框架下的汉语双宾结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石琳;;《六度集经》的双宾结构类型[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4年00期
9 周迟明;汉语双宾语句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2期
10 赵伯义;论古代汉语的使动双宾语[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武懿斌;;再论“V+ta+ge+——”双宾语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周莹;;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5 刘丹青;;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瑶;;现代汉语主宾可换位供用句的构式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刘国辉;;“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孙叶林;;邵阳方言特殊双宾句S+V+O_直+O_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罗耀华;孙敏;阮克雄;;现代汉语叠映祈使句考察[J];长江学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董宪臣;;非“给予”义双宾动词的语义分析——兼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怀秋;虚词“给”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聂莉莉;英语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聪丽;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彭冰;现代汉语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胜美;半截话“得”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包梦瑶;现代汉语非典型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光锋;表示比较的“有”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2 刘宋川;两汉时期的双宾语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刘宋川;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张国宪,周国光;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5 相宇剑;古代汉语的特殊双宾语结构[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张军;王述峰;;试论古汉语双宾语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7 吴福祥;;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8年01期
8 吴福祥;;南方民族语言处所介词短语位置的演变和变异[J];民族语文;2008年06期
9 周迟明;汉语双宾语句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2期
10 朱有明;;古代汉语的双宾语及其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景雄;;双宾句异说[J];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汪化云;;双宾句的再认识[J];黄冈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3 谢俊涛;张其昀;;从“吃了他三个苹果”新说双宾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3期
4 欧阳珊;;英汉双宾句对比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1期
5 王慧兰;颜寒;;予取类双宾句形成动因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5期
6 汪国胜;大冶方言的双宾句[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7 延俊荣;双宾句研究述评[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8 王麦巧;谈谈表“称说”义的双宾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9 汪化云;黄冈方言中的类双宾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琪;谈谈“获取”类双宾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丹;认知视角下的双宾句式生成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文;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及相关结构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湛朝虎;英汉双宾句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琴;赤壁方言双宾句及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包梦瑶;现代汉语非典型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琳;三国佛经中的双宾句式[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馨茜;取得义双宾句的句法结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刘立凡;非常规双宾句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瑞琴;汉法双宾句对比[D];山西大学;2011年
8 沈君莉;现代汉语获取义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Tetunashvili Nino(陆雅晴);汉语与格鲁吉亚语双宾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范玲玲;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3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8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