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新加坡华语会话中“啦”多角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5:31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华语会话中“啦”多角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华语 语气词


【摘要】:在华语语系界面上,新加坡基于特殊地缘政治背景,提供跨东西方文化的创造性场域,在多语接触环境中的语言表征尤为明显,语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与外部社会产生互动。语气词“啦”借自于闽南方言、粤方言和马来语,成为新加坡华语标识性语言表征,与普通话、闽南方言、粤方言、马来语中“啦”/1a55/[1a55][1a51]具有不同语法意义。首先,本文针对新加坡华语语气词“啦”,在共时层面试图描写语调类型、语法意义、语义与语用价值,在历时层面试图捕捉随时间流逝逐渐式微却死而不僵的发展趋势。进而,作者试图从语言学自身发展演变和外部社会环境寻找原因。然后,作者探讨其式微的影响:试图回归语言政策与规划的思考和海外华人身份认同、局部变体的濒危衰变和语言生态发展不平衡的危机感。最后,思考华语教学标准化区间和分析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案例、继承语学习者母语保持的意义和继承语与主流语的对接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和对“活”语料分析的方法,透过新加坡华语语气词“啦”这—语言变项,探索语言政策与语言自身发展演变两者之间互动关系,进而引出作者对汉语(大华语)空间层次架构的预留空间的思考。本文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角度新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会话中高频使用的语气词“啦”进行切入开展多角度研究,既有语法三个平面视角,亦有语言政策及语言自身共变视角;二是研究材料新颖,以生活中“活”语料为样本。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是样本容量小;二是作者对“啦”的描写和分析尚不够透彻。
【关键词】:华语 语气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引言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目的11
  • 1.4 研究范围11-12
  • 1.5 研究现状12-19
  • 1.6 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多语接触与融合环境中的新加坡华语21-30
  • 2.1 多语接触与融合环境中的新加坡华语21-26
  • 2.1.1 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21-22
  • 2.1.2 华人社群和语言政策22-24
  • 2.1.3 社会态度和语言教育24-26
  • 2.2 新加坡华语特殊性26-30
  • 2.2.1 新加坡华语27-28
  • 2.2.2 新加坡常用华语语气词28-30
  • 第三章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的三个平面探究和“语法化”演变链条30-46
  • 3.1 语料来源和样本局限性30
  • 3.2 语音层面: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声调调型归纳30-31
  • 3.3 语法和语用层面: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语法意义归纳31-43
  • 3.4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使用分析43-44
  • 3.5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演变趋势:表示强调语气的语法化标识44-46
  • 第四章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标准华语运动中式微探究46-56
  • 4.1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式微趋势46-47
  • 4.2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式微探因47-49
  • 4.2.1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的自身发展演变47
  • 4.2.2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的外部社会环境47-49
  • 4.3 新加坡华语会话语气词“啦”式微的影响49-54
  • 4.3.1 对语言政策与规划的思考和海外华人身份认同49-50
  • 4.3.2 局部变体的濒危衰变和语言生态发展不平衡的危机感50-51
  • 4.3.3 对华语教学标准化区间探讨和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案例51-52
  • 4.3.4 继承语学习者母语保持的意义和继承语与主流语的对接52-54
  • 4.4 结语54-56
  • 余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淑婷;马来西亚华语口语语气词变异试论[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0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30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