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复合名词中的构式强迫
本文关键词:定中复合名词中的构式强迫
【摘要】:构式强迫是解决语义冲突、类型错配的机制,可能会导致构式中某个成分的意义发生变化。本文主要从构式强迫的角度解释了定中复合名词中心成分意义的变化。定中构式会强迫中心成分发生三种变化:名化、泛化和语素化。分别是由范畴错配、语义修饰关系错配和音节-语素错配引起的。研究结果还显示,构式强迫对构式和成分都有影响,构式与成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引入构式强迫,不仅可以对名化、泛化和语素化等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还可以对所谓的逆序定中复合名词作出更好的解释。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构式强迫 类型错配 名化 泛化 语素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句法语义接口研究”(10CYY032)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0271) 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27)的资助~~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构式强迫1(construction coercion)(如Goldberg,1995;Michaelis,2003、2005等)是用来调节构式和词之间语义冲突(semantic conflict)、类型错配(type mismatch)的机制:构式有独立的意义,如果词不能满足构式义的要求,就可能被强迫进行类型移变(type shift),包括论元结构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邦新;论汉语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反常词序问题[J];方言;2000年03期
2 刘玉梅;;“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娟;;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汉语学习;2013年02期
4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5 宋作艳;;字化与汉语限定关系字组的编码机制[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6 施春宏;;从构式压制看语法和修辞的互动关系[J];当代修辞学;2012年01期
7 黄洁;;名名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多样性的认知理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8 项梦冰;;试论汉语方言复合词的异序现象[J];语言研究;1988年02期
9 李宇明;论空间量[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10 黄洁;;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的定量定性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俊苗;;缩略——字义演变的新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倩;;“没A没B”构式的认知语用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王敏;;现代汉语双音节反序词之间的关系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4 刘丽苹;;“各种X”的认知语用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刘坛孝;董维山;;“山寨X”词串衍生机制的认知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邓媛媛;;“X无可X”构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彭志斌;;基于因特网语料库的“去××化”构式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邓媛媛;廖巧云;;“V+个+VP”构式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许光灿;;称谓名词前“大”和“小”不对称问题的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周培树;;“X控”族新词语认知机制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丽哲;“S比NP还NP”构式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康锦涛;“V上/下”中“上/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燕旋;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黄珊珊;现代汉语“客”词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云;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限定构式的习得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周,
本文编号:979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7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