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地位的变化及其与语言学发展史的联系
本文关键词:论人地位的变化及其与语言学发展史的联系
【摘要】:语言哲学的核心理论为意义理论,因此语言哲学家们提出各种不同的意义理论。本文首先梳理人在不同的语言哲学意义理论中的地位,随后回溯20世纪语言学发展范式的变化史。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意义理论中,人的地位截然不同,经历从无到有再到强调的一个过程。人地位在语言哲学意义研究中的变化与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义理论 世纪语言学发展史 联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论语》英译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西方修辞学视角”(13YJA74002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
【正文快照】: 1引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开始关注对语言的研究,产生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研究的中心从认识论转向了语言,哲学家通常把转向后的哲学称为语言哲学,并将“语言看作是理解和解决哲学问题的主要手段”(Baghramian 1999:xxx)。语言哲学试图对语言做出最根本和最深刻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2 王寅;;从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看语言象似性——语言学研究新增长点之六:象似性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应用[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3 姜胜;语言哲学中“人”(讲话者)的地位问题概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黄宇红;;再析“非常”的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王婷;文慧;;唐宋词的词汇衔接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朴哲浩;汉语歧义句小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聂大海,吕蓓蓓;论语言意义的基本理念[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帅国文;摹状词表达概念吗?——兼与许占君同志商榷[J];毕节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7 金娜娜;;及物性过程的一致性和序列性——超越词汇层的衔接现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关丽;;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罗明礼;;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法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张汉生;专名与摹状词关系略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媛;;政治演说与新闻的关联和及物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雄奇;;三位一体:Halliday元语功能的哲学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超;;面向汉韩机器翻译的隐喻研究及隐喻知识库构建设想[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胡泽洪;;二十世纪我国逻辑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7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8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欣蓉;中美领导人就气候话题讲话中情态责任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郭黎明;中英文经济新闻语篇语法隐喻对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恩惠;《西班牙公主的生日》的主位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雷红妮;主位推进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周迎霞;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朱黎;从人际意义理论视角解析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说词[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邱珍;新闻文体中语境功能标记性主位的特点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冠连;认知自返现象[J];福建外语;1999年01期
2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3 李红儒;从语句的交际结构看说话人形象[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4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5 王寅;;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兼谈体验哲学的超越性和语言学研究的新增长点[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6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7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8 悉德尼·兰姆,程琪龙;兰姆教授谈神经认知语言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2期
9 张绍杰;张延飞;;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相互排斥还是相互依存?——与王寅先生商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7期
10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杨先明;;语言学发展历史回顾与趋势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鄢春艳;;论语言学发展中的哲学思想[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铭玉;赵亮;;新时期中国俄语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向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0期
5 施柏;;海河之滨的语言学盛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6 王文斌;于善志;;中国认知语言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纪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束定芳;;认知语言学的新动向——第二届英国认知语言学大会侧记[J];外语研究;2007年06期
8 ;“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J];中国语文;2008年01期
9 李华;;认知语言学管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福印;;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郅友昌;张晓燕;;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夏中华;;现代语言学引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3 李树金;;篇章研究之管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宗守云;努力做大、做广、做深语言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袁菲;把握语言学发展的圭臬[N];光明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春海;纪录语言学:为语言全方位存照留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路越;以方法自觉建立有中国特点的语言学学术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罗桂花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互动语言学:语言产生于互动 互动塑造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程书秋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世界语言学发展的线索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王馥芳;认知语言学本质上反对语言学固有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记者胡言午;交叉学科成语言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澳门科技大学 李开;文化和哲理双楫推动语言学演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家胜;级次与标准理论的语言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文贺;基于语病评判的语言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9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