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解读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解读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造句 后现代语境 消解路径 虚拟社会治理
【摘要】: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采用复制拼贴、移植杂揉、反讽戏谑等手法,把"娱乐至死"精神发挥到极致,刻画出了一幅全民参与的狂欢图景。并非所有的网络造句现象都是无实质意义的娱乐化产物,有相当部分的网络造句现象来源于现实社会问题,只不过表达形式采取了娱乐式的戏谑手法。然而过度娱乐化,却会造成文化消费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伴随着网络造句现象不断蔓延。为此,需要对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消极影响进行理性反思,有针对性地加以消解,从而保障虚拟社会得以秩序化运行。
【作者单位】: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关键词】: 网络造句 后现代语境 消解路径 虚拟社会治理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研究(2014BSH001)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互联网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最佳流行空间,两者间的联系恰如学者的论述,“作为后工业社会的标志之一,或者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互联网也许是后现代主义状态的最完美的说明书”[1]。网络造句作为虚拟社会的常态化现象之一,在后现代语境下营造出一种吸引大众广泛参与的狂欢氛围,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杨深林;;《集结号》:祛政治化社会现实的象征性反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金辉;结构与历史的辨证——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胜清;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金建萍;;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周小娟;;《简·爱》空间策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崔丽华;;从分歧走向融合——詹姆逊总体性思想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任悦姝;任爱殊;;评毛姆作品《教堂司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6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2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唐静;“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_";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政府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杨晨霞;约定客观:罗蒂的“弱”相对主义思维方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余丹;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尧;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金如;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贤根;虚拟的自由——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与媒介[J];美苑;2004年04期
2 孔新苗;后现代语境:“他者”与“世界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尤娜,杨广学;试论后现代语境下的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解正明;;后现代语境下的汉字新比较优势[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马杰;;论后现代语境中的理性哲学[J];当代经理人;2006年06期
6 蒋盼;;禁忌的舞蹈——后现代语境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周璇璇;;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文学[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1期
8 方克强;;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再现世界”命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姚文放;;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 后现代语境下审美文化的多角度解析(笔谈)[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10 宣文;;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威;;标准的缺失——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标准问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禹建湘;后现代语境下的乡土想像[N];文艺报;2005年
2 张巨斌;高雅音乐自古就是小众[N];音乐周报;2008年
3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调笑文艺的消解功能到文艺标准的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年
3 熊墁;喜剧的形态变异[D];浙江大学;2007年
4 顾鸿飞;后现代语境下摄影的挪用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顾琦;后现代语境下初中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王sョ,
本文编号:1002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