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研究
本文关键词: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研究
【摘要】:话语标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仅是口语交际的常用手段,也经常出现在话剧语体当中,是用来完成交际的重要手段,话语标记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话语交际的成功率,因此,研究话语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Schiffrin等人提出的话语标记理论为基础,对廖一梅先锋话剧中出现的129个话语标记进行全面的描写和分析,从而探究出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的使用特点,以此作为深入理解先锋话剧语言魅力的一扇窗口。本文在对话语标记的有关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话语标记的研究实际,指出其主要特征。本文以廖一梅先锋话剧——“悲观主义三部曲”为研究对象,根据汉语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找出129个话语标记,并从语义-语用视角将其分为评价型话语标记、补说型话语标记、问答型话语标记、关联型话语标记、指代型话语标记、证据型话语标记、断言型话语标记7个大类,从表达的主观情感的强弱角度将这7个大类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话语标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的分布与功能进行描写,为解释其分布特点奠定基础;同时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和经典话剧话语标记的分布进行比较。两大研究方法的综合研究,发现在廖一梅先锋话剧中一共出现了129个话语标记,比经典话剧高出一倍之多,形式多样,其出现频率也比经典话剧高;关联型话语标记的高频使用,说明廖一梅话剧剧本中存在大量的长句子,并且十分注重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评价型、断言型、证据型话语标记的“平稳”分布和较高频使用,与先锋文学时期强烈干预生活、批判现实的创作主张有一定关联;与经典话剧句法位置分布展开比较,发现虽然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出现在句中(6.3%)和句末(0.9%)的比例与经典话剧话语标记出现在句中(1.57%)和句末(0.62%)的比例相比,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在廖一梅先锋话剧中,话语标记的分布位置更加灵活了。本文对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进行研究,为话剧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可以拓宽话剧文本研究的视野,也丰富并深化了话语标记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话语标记 廖一梅先锋话剧 分类 分布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对象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9
- 1.3.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现状11-16
- 1.3.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现状16-18
- 1.3.3 国内先锋话剧语言研究现状18-19
- 1.4 研究方法19
- 1.5 语料来源19-21
- 第2章 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的分类与分布21-36
- 2.1 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的语义—语用分类21-32
- 2.1.1 评价型话语标记21-23
- 2.1.2 补说型话语标记23-25
- 2.1.3 问答型话语标记25-27
- 2.1.4 关联型话语标记27-28
- 2.1.5 指代型话语标记28-29
- 2.1.6 证据型话语标记29-30
- 2.1.7 断言型话语标记30-32
- 2.2 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的分布状况32-35
- 2.2.1 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语义—语用类型分布32-34
- 2.2.2 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的句法位置分布34-35
- 2.3 小结35-36
- 第3章 廖一梅先锋话剧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36-60
- 3.1 评价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36-39
- 3.2 补说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39-45
- 3.3 问答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45-48
- 3.4 关联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48-52
- 3.5 指代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52-55
- 3.6 证据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55-57
- 3.7 断言型高频话语标记的功能57-60
- 第4章 廖一梅先锋话剧与经典话剧话语标记的比较60-70
- 4.1 廖一梅先锋话剧与经典话剧话语标记语义—语用类型比较60-64
- 4.2 廖一梅先锋话剧与经典话剧话语标记的句法分布比较64-66
- 4.3 廖一梅先锋话剧与经典话剧话语标记使用频率比较66-67
- 4.4 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使用特点67-70
- 结语70-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津津;;先锋话剧如何先锋——兼评话剧《思凡》的表演风格[J];大舞台;2008年04期
2 ;孟京辉打造海上新“巢”[J];上海戏剧;2014年04期
3 ;先锋话剧,实验着的人生[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0年03期
4 施远梅;;浅谈先锋话剧《未完待续》[J];剧影月报;2012年04期
5 张旋波;;《野牛》——一部朴实的先锋话剧[J];剧影月报;2012年06期
6 周玉琳;;先锋话剧的缺陷[J];戏剧之家;2004年04期
7 谷海慧;;编导一体化:先锋话剧的实践及影响[J];戏剧文学;2009年05期
8 李林荣;;逃逸:牢狱中的幻想——先锋话剧经典之作《思凡》的意蕴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厉震林;;先锋话剧导演批评纲要[J];戏剧文学;2012年10期
10 梁真;;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先锋话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特别关注”记者 邹密;先锋话剧重庆启蒙之旅[N];重庆日报;2005年
2 高飞;文化市场开年势头红火[N];无锡日报;2009年
3 青泓;春节演出:稳中求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琴;廖一梅先锋话剧话语标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郑军;利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剧的即兴喜剧导表演试验[D];安徽大学;2015年
3 黄楠;戏剧文体学视角下的先锋话剧文体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4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48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