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朗文国际英语教程》谈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编写

发布时间:2017-10-11 21:26

  本文关键词:从《朗文国际英语教程》谈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编写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 文本和音像 编写建议


【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材出版事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大量的各种对外汉语纸质教材不断被编制出来,然而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发展相对十分滞后,在某些方面或程度上有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先对选取的三种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这三种汉语视听说教材都是初级起点的,并且是真人实景摄制而成的。然后又对选取的一种英语视听说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这种英语视听说教材也是初级起点的,真人实景摄制而成的,笔者从文本和音像两方面对以上视听说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点,并补充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一些笔者认为比较科学合理的编写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 文本和音像 编写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第一章 我国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出版现状及使用情况调查15-47
  • 第一节 本课题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界定15
  • 第二节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出版现状15-19
  • 第三节 现行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使用情况调查19-22
  • 第四节 三本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特点分析22-43
  • 一、《你好 北京》的特点分析23-31
  • 二、《汉语会话301句》的特点分析31-38
  • 三、《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特点分析38-43
  • 第五节 三套汉语视听说教材的对比分析43-47
  • 一、文本的对比分析43-46
  • 二、音像的对比分析46-47
  • 第二章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的可借鉴性47-65
  • 第一节 文本方面的特点48-63
  • 一、导视内容的全面性(参见附录 1)48-49
  • 二、所选话题的适切性49-53
  • 三、课文内容的交际性(参见附录 4)53-54
  • 四、语法安排的合理性(参见附录 5)54-59
  • 五、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参见附录 2、3)59-63
  • 第二节 音像方面的特点63-65
  • 一、情节与语境设置63
  • 二、语料选择与话语风格63-64
  • 三、演员的选用和表演64
  • 四、画面制作的特点64
  • 五、受众的信息反馈64-65
  • 第三章 对汉语视听说教材编写和制作的建议65-77
  • 第一节 汉英视听说教材的对比分析65-67
  • 一、文本的对比分析65-67
  • 二、音像的对比分析67
  • 第二节 对汉语视听说教材文本材料的编写建议67-74
  • 一、完善导视内容、改进课文展示67-68
  • 二、重视生词释义技巧和语用68-69
  • 三、在具体语境中展示语法点69-70
  • 四、精选并准确地介绍文化70-71
  • 五、改善练习的模式和数量71-72
  • 六、编写配套手册、附上网路资源72-74
  • 第三节 对汉语视听说教材音像材料的制作建议74-77
  • 一、完善导视部分74
  • 二、进行实景拍摄74
  • 三、音像内容的“升级”74-75
  • 四、演员的选用和表演75-76
  • 五、制作精美的画面76-77
  • 结语77-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一82-83
  • 附录二83-84
  • 附录三84-85
  • 附录四85-86
  • 附录五86-87
  • 致谢87-8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浩 ,郑婕;汉语与汉民族的思维——汉语文化研究之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2 李光华;汉语走向世界的展望[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6期

3 林汉文;汉语的魅力[J];海内与海外;2000年10期

4 张会静;论汉译英中汉语文化因素的正确理解与表达[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刘高辉;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郑春燕;汉语的“神”“鬼”文化积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1期

8 曹春梅;;论古代西域汉语文化[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9 宋晓霞;;论汉语的经济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文瑞;;汉语文化漫议[J];华夏文化;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司继涛;;穿越文化,透视中英方位观之差异[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洋;;汉语谐音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蒋立珠;蒋立真;;从翻译“哈特”还是“黑特”想到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周年洋;恢复汉语的自豪感[N];财经时报;2007年

5 惠铭生;从汉语成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愤然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为汉语张开文化之翼[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以平等理念推动汉语的现代转型[N];北京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9 五柳客;汉语还有多少美丽?[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朱竞;汉语的魅力[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顺良;美国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吴海燕;商务汉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先蓬;汉语的熵及其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9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布隆迪大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张文达;延吉市朝鲜族初中低年段汉语记叙文习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李雪;韩国全罗南道务安地区CPIK(在韩汉语项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杨峻;金边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侬玮;汉语作为外语听说自主学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巩凤梅;从《实用汉语课本》与《实用汉语教科书》看国别化汉语教材编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丁正蕾;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覃秀萍;泰北中学生汉语夏令营情况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金依;海外集中式汉语文化课教学调查反思[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孙楷迪;汉语新外来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1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1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