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无视义”的情态标记“不管他”
本文关键词:表示“无视义”的情态标记“不管他”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不管他"的主要语用意义是表示言者的"无视"态度,在话语组织方面具有话题终结功能。表示"无视义"的"不管他"由于"结构相邻"以及"他"的指代功能弱化诱发了"不管+他"的重新分析,使之具有了词汇化倾向,而后在连词的句法位置上通过语境吸收最终形成。
【作者单位】: 名古屋大学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
【关键词】: “不管他” 无视义 重新分析 词汇化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零、引言本文讨论的“不管他”(也可写作“不管它”2)是指下面的语言现象:1“可不是!从前某某洋行的大班——是花旗人呢,或是茄门人,我就记不清;不管他,总之是外国人……”(茅盾《子夜》)2我们边跳边说笑,总是撞着别人。她耸耸肩说:“不管他,我快乐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周围还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叶建军;;疑问副词“还”溯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何继军;;《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之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曾良;;明清小说词语俗写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有斌;;制约音译外来词形式选择的原则[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7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潘志刚;;论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亚茹;;《鼻奈耶》量词研究[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尹雯;;陕甘宁清至民国时期方志方言文献中的疑问代词[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江;;去词汇化:“结婚”和“洗澡”由词返语[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2 徐时仪;;“一味”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3 邵敬敏;;说“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4 盛银花;;“还有”的连接功能及其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5 鲁克伟;韦汉;;死喻形成的多维考察——隐喻是如何被词汇化的[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刘红妮;;“一+N”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以“一概”的个案研究为例[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红妮;;“一律”与“一概”的词汇化、语法化比较初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雅;张建伟;;词汇的价值观念框架下的认知模式探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董祥冬;;“V+有”的词汇化进程[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刘红妮;;“以期”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兼论“以V”的词汇化、共性与个性[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岩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汉语更接近“卫星框架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本文编号:107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7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