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共生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摘要】:自然界不同生物群体之间的密切联合,是一种共生能力,也是自然法则;共生理性是生物哲学,也是人文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理性的高度契合。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翻译学领域进行学科整合研究,以生物共生的自然主义哲学观为指导,以生物共生的自然法则为伦理依据,以"共生"为核心概念和视点,从共生理性、整体关联、三元空间、互文性、互主体性、译者自省六个层面做焦点式阐释,旨在剖析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互状态与密切关系,揭示其异质共生特质、多元共生形态以及内在共生规律,为当下的翻译研究拓展新的理论视阈和方法途径。
【作者单位】: 长治学院;
【关键词】: 共生 共生理论 共生理性 共生翻译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共生理论的生成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 生物共生的自然主义哲学观的发展源自一个 生物共生的自然法则已经得到自然科学的实证,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从一种自然生物共生哲学演变为一种广义的社会共生哲学。现在,衍生于生物共 普普通通的生物学名词——共生(symbiosis),该生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梦之;;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J];上海翻译;2015年01期
2 傅敬民;许志芳;;谈谈翻译研究的创新与规范[J];上海翻译;2014年04期
3 陈波;;语言和意义的社会建构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4 邱仁富;;文化共生论纲[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5 吴飞驰;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J];哲学动态;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龙;高莉敏;;翻译书评标题写作:特征与模式[J];外语与翻译;2016年04期
2 吴苌弘;;法律术语译名探究——基于术语等值与概念迁移的思考[J];上海翻译;2016年06期
3 张如意;;译者主体性的综合研究——评贺爱军著《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J];上海翻译;2016年06期
4 陈波;刘叶涛;;哲学首要是思想家的事业——陈波教授学术访谈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5 陈波;;词项的指示性使用和谓述性使用——反驳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的区分[J];学术月刊;2016年11期
6 朴今海;蔡香美;;论文化共生视野下的东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以吉林省延边地区为例[J];东疆学刊;2016年04期
7 刘满芸;;共生翻译研究刍论[J];上海翻译;2016年05期
8 陈耀华;周华庆;;基于共生理念的风景资源保护与城协调发展研究——以大理“山水家园”建设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9期
9 傅敬民;;翻译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科边际[J];中国外语;2016年05期
10 张月庆;;毒品隐语指称的意向性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吉荣;;论切斯特曼认知模因翻译策略的贡献与局限[J];上海翻译;2011年03期
2 曾利沙;李燕娜;;从语境参数论看范畴概念“活动”英译的实与虚——兼论应用翻译研究的经验模块与理论模块的建构[J];上海翻译;2011年02期
3 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训练[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4 王鹏;;《翻译理论探讨》——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批判性认识[J];中国翻译;2010年03期
5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年06期
6 余梓东;;文化认同与民族服饰的流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徐剑;;行为理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李德超;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05年01期
9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10 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合金;;浅析设计的共生现象[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2 吴飞驰;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J];哲学动态;2000年06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佳;;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机理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于亚婕;张静海;;基于社会共生理论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策略研究[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陈晓安;;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4 程建宏;;树立城乡“共生”理念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乃定;李慧;;基于共生理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国东 殷毅(实习);吴飞驰:我用共生理论掌控企业[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基于共生理论的深圳凤凰古村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邓小东;日本CSRにおける共生理念のx毫ⅳ葀z展 -}LV銗#を中心に[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刘保丽;基于共生理论的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4年
4 张琦;高校与产业间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的共生机制分析[D];广西大学;2016年
5 袁状状;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6 郝艳;基于共生理论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7 谢晶;长江三峡游船共生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维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及对我国的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黄敏;基于共生理论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徐晋;基于共生理论的“Shipping Pool”合作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0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0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