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论清末民初为东北方言的定型期——兼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

发布时间:2017-10-31 00:05

  本文关键词:论清末民初为东北方言的定型期——兼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 东北方言 移民 词汇系统 定型期


【摘要】:清末民初是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构成的重要时期。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是以幽燕方言为主体、同时吸收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外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而构成的。清朝末年,随着东北地区满语的衰落,通过由使用满语到使用汉语的转化,实现了幽燕方言主体地位的确立。但满语并未消失,而是同其他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一起作为底层词遗留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之中。清末民初是我国东北历史上国内外移民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大量国内外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东北特有的语言接触现象,使以山东方言为代表的各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迅速汇入到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当中,极大地丰富了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最终形成创设了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清末民初 东北方言 移民 词汇系统 定型期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研究”(12BYY075)
【分类号】:H172.1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由于国内外移民的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广泛聚集的特有区域。随着各民族的互相接触、互相融合,在东北地区就产生了十分丰富且极为罕见的语言接触现象。这一现象为最终形成多元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满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杰;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与影响[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2 季永海;从接触到融合(上)——论满语文的衰落[J];满语研究;2004年01期

3 爱新觉罗·瀛生;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J];满族研究;1987年01期

4 赵力群;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始末[J];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02期

5 金元石;中国朝鲜族迁入史述论[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瑞;李海英;;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王朝的语言地位规划[J];长江学术;2011年03期

2 马玉良;孔艳波;;近年来对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综述[J];东北史地;2004年07期

3 赵英兰;东北朝鲜移民社会经济与文化考察(1840-1945年)[J];东北亚论坛;2004年05期

4 张洪岩;王蕾;刘德赢;;19世纪以来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分布及聚居区形成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9期

5 刘涵华;;格致散文中的满族情结[J];电影文学;2007年17期

6 李淑娟;;日本移民开拓团的组织形态及对东北村屯组织结构的破坏[J];民国档案;2010年03期

7 佟中明;俄国著名学者B·B·拉德洛夫用锡伯语复述记录的民间故事[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8 陈建伟;;少数民族族群语言保护的历史透视——以满语为个案[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6期

9 完颜雯洁;;论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以及形成原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长山;;清代满语文教育与黑龙江地区的满语[J];满族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长山;满蒙书面语词汇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刘彦臣;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艳霞;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娟;中国东北的外国移民:1911—1949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付永正;清代吉黑地区满洲旗人生存状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3 唐玉萍;从语言接触看岚角山土话的衰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红艳;“闯关东”对辽宁方言成因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完颜雯洁;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6 周杨;清代东北八旗官学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7 曾祥书;试论日本“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侵略[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于慧;论满语借用汉语的语言学改造特点及其融合规律[D];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

9 戴鑫;凤城方言语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崔楠楠;清入关后汉军旗人与汉族民人的满语学习[D];辽宁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爽;;东北方言多元化特色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2 羊奕;;浅谈东北方言的艺术特色[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4期

3 潘虹;;东北方言名词词缀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4 今福;从东北方言中寻找被废止的满语[J];农村天地;2004年03期

5 今福;东北方言的特殊读音[J];农村天地;2004年05期

6 王红梅;浅析东北方言中的前附式状态词[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7 今福;东北方言中的比喻[J];农村天地;2004年04期

8 盛丽春;韩梅;;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9 于丽新;;浅析东北方言的词汇学意义[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10 龚北芳;;东北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世斌;丰富有趣的东北方言[N];吉林农村报;2005年

2 冯常荣;东北方言的形象性解读[N];吉林日报;2010年

3 吕占斌;纯朴民风孕育东北方言小品[N];黑龙江日报;2007年

4 吕占斌;纯朴民风孕育东北方言小品[N];黑龙江日报;2007年

5 田子馥;感情“贼”重的东北方言[N];吉林日报;2012年

6 于宏;东北方言在娱乐中的语用功效[N];吉林日报;2010年

7 记者 郑黎;发音要查清记牢靠 记音要记少不记多[N];长春日报;2006年

8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丁永才;董联声和他的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从关东文化的角度探讨东北方言的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高杨;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借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杨怀波;东北方言幽默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5 方惠;东北方言惯用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乔倩;东北方言词“嗯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周江洲;《红男绿女》满语借词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曹曼莉;东北方言中程度词“老”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Brian Joseph Lee(李雄);东北方言动词结构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衍婷;东北方言在民间艺术文化中的价值体现[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19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9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