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切韵》唇音字的开合口——兼与葛毅卿先生商榷
本文关键词:也谈《切韵》唇音字的开合口——兼与葛毅卿先生商榷
【摘要】:《切韵》唇音字的开合口问题继李荣、邵荣芬后有不同意见,葛毅卿《切韵》唇音字分开合一说值得重视与思考。通过对葛文例证一一辨析认为《切韵》唇音字分开合一说根据不足,《切韵》唇音字不分开合为宜。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关键词】: 《切韵》 唇音字 开合
【基金】: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xjj2013-58)
【分类号】:H113
【正文快照】: 一般而言,反切上字定被切字声母,反切下字定被切字韵母,包括等、开合、四声,但唇音字例外。李荣(1956)根据唇音字没有开合对立、唇音字可以拿开口字或合口字作切下字、开口合口字可以拿唇音字作切下字,得出唇音字无所谓开合口的结论。邵荣芬(1982)统计了《广韵》唇音字所用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廷贤;储泰松;;唇音分开合试证[J];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2 刘芹;;颜师古《汉书注》音系韵类开合口和重纽二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芹;;《汉书》颜注音切端知系声类再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刘芹;;颜师古《汉书注》精庄系反切声类研究——兼与马重奇先生商榷[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仁tD;;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中的牙音声母[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2 周及徐;;汉藏缅语与印欧语的对应关系词及其意义[J];语言研究;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切韵》音系性质浅谈[J];高校社科信息;2001年04期
2 康素娟;《切韵》的音韵系统[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杨剑桥;《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答潘文国先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4 王昌东;再论《切韵》音系的综合性(上)[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沈建民;;论《切韵》韵目用字的“同纽原则”[J];语言科学;2005年01期
6 马德强;;不宜轻易否认《切韵》音系的真实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储泰松;杨军;;唐代前期佛典经疏引《切韵》考[J];语言研究;2011年04期
8 仝小琳;;《切韵》系韵书韵目流变研究[J];语言研究;2013年04期
9 阎玉山;《切韵》音系声母娘泥归一证[J];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1期
10 李荣;;《切韵》与方言——为第十六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2 仝小琳;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海青;从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异读看《切韵》音系的性质[D];贵州大学;2009年
2 金恩知;现代韩语汉字读音中的上古汉语鱼部字语音考辩[D];清华大学;2012年
3 辛彩凤;《切韵》S2071韵图[D];贵州大学;2007年
4 王玲玲;《裴韵》编纂体例整理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19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