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类词缀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英汉类词缀对比研究
【摘要】:在现代英汉语言里,中文类词缀如“门”,“软”,“族”和英文类词缀如“-wise”,“-soft”大量存在。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对这类现象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几十年的研究中,语言学家逐渐达成了共识:类词缀是介于自由语素与词缀之间的动态发展中的构词成分。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分析英汉类词缀,重点讨论英汉类词缀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生成机制,同时将英汉类词缀进行对比得出相似性与差异性。首先,根据类词缀的三个特征(语法化、位置固定和能产性)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个“假定类词缀”进行重新分析并最终确定二十个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接着,详细分析汉语类词缀的语法化机制,结果表明除了隐喻和泛化,语言接触是现代汉语类词缀中最重要的语法化机制。其次,依据类词缀的三个特征,依次对收集到的英语类词缀进行验证并确定十三个英语类词缀。接着,重点讨论英语类词缀的语法化机制。隐喻,泛化和转喻是公认的英语类词缀的语法化转化机制。然而,由于英语的影响力,语言接触并不是英语类词缀的生成机制,取而代之的是语义增生和古英语的继承。最后本研究从相似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对汉英类词缀进行对比分析。其相似性分两方面,其一从语言内部因素看,汉英类词缀都是语法化的产物,它们具有标记词性的作用,类词缀的产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其二从语言外部因素看,汉英类词缀的产生是因为人们追求新颖的心理和新媒体的产生和广泛应用。英汉类词缀有两点明显的差异,在数量上汉语类词缀明显多于英语类词缀,而且汉语类词缀具有较大的生成潜力,原因如下:英语的词缀系统较为发达,类词缀的发展空间受限,而在汉语中,词缀系统逐渐的发展,特别是受到英语词缀的影响,汉语类词缀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英语的影响,汉语中外来类词缀在类词缀中占据了大部分,而且这些类词缀都是在近现代产生的;而英语作为一门传播范围广的语言,几乎找不到外来类词缀,即使有也必须追溯到十二,十三世纪,由于这些早已进入英语的外来类词缀已经完全融合入英语中,鉴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本研究暂不将此类现象列入外来类词缀范围。
【关键词】:类词缀 语法化 生成机制 英汉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1;H314.1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Motivation of the Thesis10-11
- 1.2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11-12
- 1.3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12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6
- 2.1 Definitions of Compounds, Derivations and Semi-affixes14-15
- 2.2 Definitions of Free Morphemes, Typical Affixes and Semi-affixes15-16
- 2.3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Semi-affixes16-20
- 2.3.1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16-18
- 2.3.2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18-19
- 2.3.3 Studies based on the Corpus19-20
- 2.3.4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agmatic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20
- 2.4 Previous Studies of English Semi-affixes20-23
- 2.4.1 Previous Studies of English Semi-affixes Abroad20-22
- 2.4.2 Previous Studies of English Semi-affixes at Home22-23
- 2.5 Summary23-26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6-32
- 3.1 Grammaticalization26-27
- 3.2 The Mechanisms of Grammaticalization27-29
- 3.3 Motivations of Grammaticalization29-30
- 3.4 Framework of the Present Study30-32
- Chapter Four Chinese Semi-affixes32-50
- 4.1 Data Collection32-42
- 4.1.1 Data Collected before 2000 by Scholars33-39
- 4.1.2 Data Collected after 2000 by scholars39-42
- 4.1.3 Summary42
- 4.2 The Mechanisms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Semi-affixes42-50
- 4.2.1 Mechanisms of the Forming of Self-source Semi-affixes: Generalizationand Metaphor43-45
- 4.2.2 Mechanisms of the Forming of Loan Semi-affixes: Language Contact45-47
- 4.2.3 Summary47-50
- Chapter Five English Semi-affixes50-60
- 5.1 Data Collection50-55
- 5.2 The Mechanisms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English Semi-affixes55-60
- Chapter Six Comparis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mi-affixes60-70
- 6.1 Similarities60-65
- 6.1.1 Internal Factors60-64
- 6.1.2 External Factors64-65
- 6.2 Differences65-70
- 6.2.1 Quantity65-66
- 6.2.2 Loan Semi-affixes66-69
- 6.2.3 Summary69-70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70-74
- 7.1 Summary of the Study70-71
- 7.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1-74
- References74-78
- Acknowledgements78-80
- Curriculum Vitae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蒙蒙;;外源类词缀“门”的类词缀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王雅;;浅析类词缀中的“控”式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3 王茜;;“吧”是类词缀吗?[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4 刘梓枢;;新兴类词缀“多”的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5 符晓妍;;从认知图景角度探讨新兴类词缀的产生机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6期
6 曹保平;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秋玲;词缀及类词缀的“子”[J];开封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曹大为;;“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9 曾立英;;三字词中的类词缀[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2期
10 柏莹;;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妹雯;;网络新词语中类词缀的主观性初探[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华敏;英语类词缀的构式形态及其认知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龙宇欢;留学生类词缀使用情况偏误分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战怡如;现代汉语指人类词缀的多维度考察[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梁嗣辰;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分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刘代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及其认知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6 叶芙蓉;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类词缀-wise的共时与历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刘伟;留学生汉语类词缀习得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D];郑州大学;2016年
8 丁玲玲;英汉类词缀对比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9 宋开峰;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确定问题的一些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进玉;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8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2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