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字为出发点讲授中国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以汉字为出发点讲授中国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部分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随着学生们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国文化的渴求度也会越来越高。如何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是很多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在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文化教学角度中,我们通过整理发现,对汉字的关注与运用是比较缺乏的一部分,那么本文就是从汉字构形的角度出发,借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对留学生的文化教学提出一个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密切相关,汉字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把汉字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方法引入文化教学的课堂,可以为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提供更加清晰形象的思路。通过对汉字构形特点的把握和理解,合理地剖析拓展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容,引导留学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并学习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所呈现的内容,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本文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另一种不同的文化教学思路进行分析和细化,以求丰富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方式 汉字 中国文化 造字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目的8-9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和意义9-11
- 一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现状9-10
- 二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汉字文化内涵简述12-16
- 第一节 汉字的简述12
- 第二节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2-14
- 第三节 汉字的文化特点14
- 第四节 从“六书”的角度分析汉字文化内涵14-16
- 第二章 以汉字引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原则16-19
- 第一节 正确认识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6-17
- 第二节 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汉字17-18
- 第三节 教学语言通俗易懂18-19
- 第三章 文化分类与汉字文化举例19-26
- 第一节 文化的分类19
- 第二节 不同文化层次的汉字文化举例19-26
- 一 物质文化层20-23
- 二 精神文化层23-26
- 第四章 以汉字教授中国文化的局限性及教学建议26-29
- 第一节 局限性分析26-27
- 一 汉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限26-27
- 二 适用范围小27
- 三 缺乏实践检验27
- 第二节 教学建议27-29
- 一 结合其他教学方法27-28
- 二 适当引导汉字教学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1
- 致谢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缺什么?[J];文艺争鸣;2000年06期
2 江蓝生;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健康发展——《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序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谢绳武;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序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次旺诺布;呼唤飘泊的爱之精灵——论中国文化中的缺憾[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2期
5 马儿;;域外中国文化(外两篇)[J];出版广角;2002年07期
6 刘文辉;试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耿开君;建构一个评价中国文化的理论框架[J];南开学报;2002年05期
8 高思新,朱杰;在否定之否定中走向新世纪——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潮回顾[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9 ;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J];博览群书;2004年03期
10 ;关心中国文化背后的另一种文化[J];中国书画;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杨栋;;来鲁外国文教专家中国文化全方位导入及调适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刘述先;;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4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7 郭国祥;郭曙岩;;论中国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及其健康发展[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冯永丽;张棣;谢育波;马春波;;养生与中国文化主观性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王媛媛;;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生 陈少波 唐小可;港澳启动中国文化达标工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 叶朗;向世人展示活的中国文化[N];文汇报;2008年
3 李小禾;理论贫乏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新华社记者 陈俊侠;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亚萌;政协委员热议中国文化“走出去”[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传播中国文化不妨学学林语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驻欧记者 王钰深;了解中国文化,,从了解春节开始[N];解放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鲍蔓华;保持中国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易运文 邱 s
本文编号:1131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3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