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路径——《认知语言学与二语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介评
本文关键词:二语学习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路径——《认知语言学与二语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介评
【摘要】:Andrea Tyler教授最新出版的专著《认知语言学与二语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一书,探索了二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路径。作者在书中首先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基本理念同二语教学的关系,然后运用实证研究来说明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二语教学,为广大二语教学研究者和外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式。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英语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研究”(项目编号:13YJA740006)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搭配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740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与形式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隐喻、转喻和意象(王改燕2012:56)。认知语言学致力于研究人类、客观世界和语言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喜;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于根元;;关于语言和语言学理论的若干思考[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3 徐盛桓;;语言学创新[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4 郑剑平;;研究生语言学理论课教学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方鸿;;传播语言学理论的新构建——《传播语言学》评介[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利民;;在《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发布会上的讲话[J];中国俄语教学;2011年03期
7 Р.Г.皮奥特罗夫斯基;蔡富有;;谈谈语言学和数学[J];语言学动态;1979年02期
8 申小龙;语言学的领先与滞后[J];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9 余志鸿;;什么是现代语言学[J];语文研究;1993年01期
10 程工;21世纪:生物学与语言学的熔合[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彦斌;;民俗语言学(增订版)[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彭建武;;连通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对比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王巧珍;;易懂与难懂语言学论文原因之探——以近五年(2001-2005)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论文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孟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李尔钢;;辞典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7 雍和明;;现代语言学对双语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程晓堂;;外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语言学视角[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薛恩奎;;电子化词典释义的语言学探索[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川山;努力推进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2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光辉 王媛媛;首届云南省语言学研究精英论坛在楚雄师院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5年
5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7 王德春;世界上最大的一套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国落地[N];文汇报;2008年
8 石锋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学:从卡片之学到数据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 红娟;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朱俊玄;向语言学前辈致敬[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健;艺术语言学意象原理及其应用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玉;语言学学术专著前言的体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秀艳;试论跨文化交际学的语言学研究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世利;颜之推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丽丽;汉语“足”类人体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龚潇;[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贾悦秋;基于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颖;从朱昒基讲话看领导讲话的语言学策略[D];鲁东大学;2012年
9 孙芙蓉;英汉语言学专著自序语篇的宏观结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姜风华;论外语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特性和理论模式[D];聊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6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6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