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何以会表量减

发布时间:2018-01-03 23:03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何以会表量减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词重叠式 同源宾语 借用动量词


【摘要】:为了搞清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为何违背象似性原则,本文梳理了动词重叠式的发展脉络,主要观点如下:1)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源头"DO一V"结构是动宾结构,V为动词而非借用动量词;2)宋至明"V一V"逐渐取代"DO一V","V一V"仍为动宾结构,后一个V为动词而非同源动量词,其句法功能为同源宾语;3)"V一V"结构由有界动词奠基,范畴扩展使无界动词也进入该结构,这种变化直接导致"V一V"结构从精确计量表达式变为量减表达式(V一v);4)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Vv不是原发的重叠式,而是紧缩的结果;5)Vv的量减意义在"V一v"中奠定,而"V一v"能够表量减源于其中的"一"为表有序列中的最小者。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why the reduplication of verbs in modern Chinese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verb reduplication. The main point of view is as follows: (1) the source "do-V" structure of the reduplication of verbs in modern Chinese is the verb-object structure (V) as a verb rather than a momentum word; (2) Song Zhiming's "V-V" gradually replaced "do -V", "V-V" is still a verb-object structure, the latter V is a verb rather than a homologous momentum word, and its syntactic function is a homologous object; 3) the "V-V" structure is founded by the bounded verb, and the unbounded verb enters the structure by the extension of the category,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the change of the "V-V" structure from the accurate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to the quantitative subtraction expression. 4) the reduplication of verbs in modern Chinese is not the original reduplication, but the result of contraction; The meaning of VV reduction is established in "V-v", and "V-v" can indicate that the "one" of VV is the smallest in the tabular sequence.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紧缩与叠加:汉语构式生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ZZ006)、吉林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XYB013) 吉林省社会科学博士扶持项目(项目编号:2013BS6)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萨丕尔(Sapir 1921/1964:46-47)指出:“重叠,或者说根本成分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重复,它的流行是最自然不过的。这种不说自明的象征性(self-evident symbolism)的语法程序,一般用来指如下概念:分散,复数,重复,惯常的行为,体积的延展,增加了的强度,持续性……基本的意念总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现代汉语动词直接做定语研究》出版[J];语文研究;2009年02期

2 张正石;;现代汉语动词中对持续态构成形式的选择性[J];学术交流;1986年03期

3 宋玉珂;现代汉语动词表示长时的几种形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1期

4 刘云;吴春波;;现代汉语动词“下”的意义及用法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2期

5 赖慧玲;;现代汉语动词及相关词语的自主义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孙德金;现代汉语动词做状语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7 吴为章;近十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特点概述[J];汉语学习;1994年02期

8 穆永岩;;现代汉语动词“吃”的隐喻研究[J];才智;2013年05期

9 华玉明;;现代汉语动词的形态及其特点[J];语文研究;2014年03期

10 彭小川;;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的新思考——由“不妨”的词性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晓敏;现代汉语动词指称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苗帅;现代汉语动词复制句的最简方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炽喜;现代汉语动词“升”的认知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田原;现代汉语动词分类与词汇体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沈莉娜;现代汉语动词、副词的协同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志兵;“V着V着”结构形式及其语篇功能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雪;“有+VP”句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8 徐利;现代汉语动词“随便”句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5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75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