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
本文关键词:《颜氏家训》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 出处:《求索》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颜氏家训》 复音词 单纯词 合成词 复音虚词
【摘要】:《颜氏家训》是作于隋代、教育规范后人的一部书,其涉及内容广泛、文风平实,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是开展词汇分析的好材料。目前还未见对《颜氏家训》的复音词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颜氏家训》中的复音词共有940个,在词汇系统中所占比重较高。其复音词的构成方式,即构词法,分为单纯词、合成词和复音虚词三大类。其中合成词数量最多,又分为重叠式、复合式、附加式和综合式四小类。复合式是汉语复音词的主要构成方式,在《颜氏家训》中有四种复合式构词法:联合式和偏正式数量居多,动宾式和主谓式数量较少。胡运飚认为,东汉前期到现代,复音词构词法中动补式的能产性大大超过主谓式。这一论断难以成立,在《颜氏家训》中,就找不到一例动补式复音词。
[Abstract]:Yan's Family instructions is a book written in the Sui Dynasty, which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s, plain style of writing, and has a higher language research value. It is a good material for lexical analysis. At present, no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has been made on the polysyllabic words in "Yan's Family instruction". There are 940 polysyllabic words in "Yan's Family instruction". The composition of polysyllabic words, that is, word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imple words, compound words and polysyllabic function words. Among them, the number of compound words is the largest, and it is divided into reduplicated and compound words. The compound type is the main form of Chinese polysyllabic words.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compound word-formation in Yan's Family instruction: the United type and the partial formal quantity. Hu Yunbiao thought that from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modern times, the activity and complement type in the formation of polysyllabic words was much more productive than the subject-predicate type. This conclusion wa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nd it was found in Yan's Family instructions. There is no example of verb-complement polysyllabic word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颜氏家训》1成书于隋文帝平陈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著书目的在于教育规范后人,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文风平实、无浮华粗疏之气,是开展词汇分析研究的很好材料。在对《颜氏家训》全书语言逐词分析之后,我们以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修辞特点2和出现频率3为判断依据,找出了《颜氏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房相楠;;《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形容词语法功能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车淑娅;;“全都”类单音总括范围副词历时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东琰;;先秦从“数词+动词”结构到“动词+数词”结构的演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继红;;先秦时期重言式状态词考察[J];人文丛刊;2007年00期
5 邱晨;;《上博简(九)》名词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铭娜;《吕氏春秋》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8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朱岩;《尚书》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红;《新语》复音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小蓉;《金匮要略》复音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安宝罗;战国游说与诸子之“说”[D];北京大学;2011年
4 杜婷;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魏娟;述宾式复合名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彦慧;《淮南子》形容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琼;《盛明杂剧》复音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王继红;重言式状态词的历时发展及语法化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静恒;《淮南子》介词“以”“于”“於”“乎”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10 齐瑞霞;《淮南子》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8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8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