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朽”的声母类型看粤语晓母字的历史层次
本文关键词:从“朽”的声母类型看粤语晓母字的历史层次 出处:《语言研究》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粤语"朽"字的声母有擦音h-、s-,近音及零声母j-、?-,鼻音及边音?-、鈅-、n-、m-、l-,塞音k'-、k-、?d-等4种语音表现,涉及粤语晓母开口字所有音读类型。这些声母包含异源成分,不都是同一个古声类分化演变的结果。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在粤语晓母字中,h-类声母占55.9%,属于主体层次;j-或者零声母占5.23%,由h类声母变异而成,是受控音变的产物;软腭塞音k-、k'-占7.89%,是上古汉语的孑遗。在异源层次中,鼻音中的?-、鈅-、n-属于侗台语底层,s-、?-,l-为官话影响而产生的晚近层次,l-、?d-由鼻音底层进一步衍生而来,是粤语与周边方言接触而形成的区域性变异形式。
[Abstract]:The consonants of the word "decadent" in Cantonese are the erasure h-ns-, the near-tone and the zero-initiator j-nu? -nasal and side? -, ke-ke-n-n-m-l-, syllable -ke-ke-ke-chong? D- and other four phonetic expressions involving all phonetic types of Cantonese Xiaomu opening words. These consonants contain heterologous components and are not all the result of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ame ancient acoustics. The results of sample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Cantonese, the H- type consonant is 55.9, which belongs to the subject level. J- or zero initials account for 5.23g,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controlled phonetic change. Soft palate choke-7. 89 is a relic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 key-n- belong to the bottom of the Dong and Taiwan language. The late-recent level of influence produced by the influence of Mandarin? D-deriv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nasal tone is a regional variation formed by the contact between Cantonese and surrounding dialect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78
【正文快照】: “朽”的声母在汉语北方方言中读?-,在吴语、湘、赣方言中也读?-,在客家话、闽语里往往读h-,很少有例外者。桂北平话通常读s-或者?-,但在粤语中有复杂类型,其声母读音类型分为4种:(1)读擦音h-、?-或者s-;(2)读鼻音及边音?-、?-、n-、m-、l-;(3)读近音j-或零声母;(4)读塞音或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爱萍;温州方言地名词的语源及历史层次[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2 ;首届汉语方言历史层次国际研讨会[J];方言;2004年04期
3 梁磊;;汉语轻声的历史层次初探[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2期
4 刘祥友;;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J];学理论;2009年20期
5 潘悟云;;历史层次分析的若干理论问题[J];语言研究;2010年02期
6 姚亦登;;从关中方言的部分单音词看该方言的历史层次[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潘悟云;“囡”所反映的吴语历史层次[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8 乔全生;;历史层次与方言史研究[J];汉语学报;2014年02期
9 游汝杰;;吴语语法的历史层次叠置[J];语言研究集刊;2005年00期
10 关湘;浅析共同语词与方言词的历史层次和词义差异[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静;;藏缅语族语言性别词缀的来源及历史层次[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祥友;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施俊;南部吴语韵母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浙江大学;2013年
3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郑伟;太湖片吴语音韵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启君;湘南大盛土话的历史层次[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3 杨伟忠;芗城方音的历史层次及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钦第;莱阳方言音韵的历史层次[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若男;南宁市横塘平话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朱艳娥;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6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8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