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09 01:15

  本文关键词:中观翻译研究——宏微之间的探析 出处:《上海翻译》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一分为三” 中观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 翻译研究途径


【摘要】:中西译论常以"一分为二"为方法论,形成宏微二元对立,易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脱节。本文以"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为基础,讨论中观翻译研究的层次、特点、性质、内容和方法。中观研究在宏微之间桥接,拓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维度。作者认为,在当前西方学术资源匮乏、我国译学进展缓慢之际,中观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视域和研究途径,是值得提倡的。
[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often "One divides into two." as methodology, the form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two opposite, easy to make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is on the basis of "dialectical thought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scuss the meso translation research level, characteristics, nature, contents and methods. In bridging between macro and micro view research and expand the dimension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the current western academic resources, the slow progres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on the occasion, meso research, as a wa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is worth promoting.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翻译研究一般简单地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宏观指“大范围或涉及整体的”,包括译学体系及其分支的构建。微观“泛指部分或较小领域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一般指翻译方法和技巧之类。宏微两分对翻译研究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而言难分难解。就译学研究的可分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剑;;行为理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林克难,籍明文;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3 曾利沙;李燕娜;;从语境参数论看范畴概念“活动”英译的实与虚——兼论应用翻译研究的经验模块与理论模块的建构[J];上海翻译;2011年02期

4 陈吉荣;;论切斯特曼认知模因翻译策略的贡献与局限[J];上海翻译;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岚;;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对外宣传材料英译的原则——以北京奥运会对外宣传材料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苏莹;;“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原武术文化外宣翻译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雪珠;从功能翻译论角度看新闻翻译的信息转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俞碧芳;;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现象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莫红利;;酒店文宣英译文本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枝新;陈光明;;传播学视角下辜鸿铭的儒家文化外宣翻译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文淑梅;;文化缺省翻译的连贯重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孙婷;李莎;;目的论与歌词英汉翻译之标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袁利娟;;浅议文本类型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艳芳;;目的论视角下恩施自治州公示语的英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董玉芳;;诗歌翻译,对等还是功能?——以许译唐诗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卢祖瑛;;目的论在当今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科;;从目的论视角看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冯智强;;道德之光燃起的智慧之火——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英汉对比思想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董敏;;科技语篇隐性逻辑语义关系的RST Tool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莲花;;赣州市公示语英译造成的功能扭曲及其改善措施[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李欣;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振媛;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围城》的幽默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丹丹;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邵丹;国企网页简介文英译策略的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靖;法语幽默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冬萍;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积极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毅;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潇;语域理论与电影片名互译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汀阳;知识论之后[J];读书;1999年08期

2 曾利沙;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兼论对外宣传翻译“经济简明”原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曾利沙;;从认知角度看对外宣传英译的中式思维特征——兼论应用翻译技术理论范畴化表征与客观理据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刘会珍;;翻译中的语境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吕俊;文学翻译: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交往行为理论的文学翻译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徐剑;;行为理论与当代翻译理论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肖红;浅谈范畴词的英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陈音稳;陈海英;尹德谟;;从英汉双语范畴化差异的角度论证“双元结构”理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韩江洪;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10 刘华文,李红霞;汉英翻译中再范畴化的认知特征[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俄苏翻译理论发展百年历程回眸[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陈浪;更新观念 锐意创新——“2003年武汉·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4期

3 崔永禄;翻译理论教学与研究中的开放态势[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4 门冬梅,吉哲民;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5 吕俊;翻译理论的功能——兼析否认理论的倾向[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6 曾利沙;翻译实践的社会性与翻译理论的成型性[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7 韩子满;对翻译理论的偏见[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8 李瑞林;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庞影平;试论诗歌英汉互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关系[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正仁;翻译理论的新探索——评《高健翻译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林克难;;翻译理论教学:母论与系统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媛;;从功能目的翻译理论看译员的知识储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朱丽萍;;中国近代翻译理论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7 冉爱华;;浅析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8 杨晓荣;;翻译协调论的哲学基础——兼谈中国当代哲学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蒋丽娥;彭博;;《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翻译错误归因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10 张红;;从俄罗斯语言学翻译理论角度看俄罗斯法律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玉民;永远的巴别塔[N];北京日报;2003年

2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齐雨 赵立;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许钧,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导;助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陈众议;背叛之背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廖七一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研究所;由“器”入“道”:翻译研究的学科疆界与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刘靖之;名家论译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许渊冲;唐诗的辉煌与中英互译理论的提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宾;林语堂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宇松;奈达翻译理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巧芳;奈达的翻译理论与林语堂翻译观之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艳婷;操纵学派翻译理论的研究和运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宋莹;从理论旅行角度看后殖民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田翔宇;从《红楼梦》及Gone with the Wind的翻译看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张菁;对翻译原理的研究和探索[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周长坤;通过廉想涉《三代》的中译本看韩中翻译的变通手段[D];吉林大学;2008年

9 索朗次仁;基于新发现的古藏文写本探究藏族古代翻译理论《声明要领二卷》[D];西藏大学;2013年

10 郝璇;高健翻译理论探微[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9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99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