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
本文关键词:“激流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将现代文学著作“激流三部曲”话语标记确立为对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写了五四新旧社会转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馆”的兴衰史。缘于故事发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其人物语言也是极具特色的,呈现出具有过渡性的时代特征。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激流三部曲”语言研究现状及话语标记研究概况,简要叙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在对话语标记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按照是否具有原始词汇将其分为非词汇形式话语标记和词汇形式话语标记两大类。第三、四章根据话语标记的相关理论,将其分为人际互动话语标记和语篇组织话语标记,对各类话语标记在作品中的语用功能逐个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影响“激流三部曲”话语标记使用的因素进行了考察,认为语体、身份地位、性别、语境等是制约话语标记使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语言学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话语标记研究,诚如吴福祥(2005)所说,汉语的话语标记研究相对滞后,这应该成为以后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关于小说“激流三部曲”的研究,以称谓语、修辞用法为主流,尚未涉及话语标记层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侧重于“激流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在挖掘“激流三部曲”语言学研究新视角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做到定性与定量结合、描写与解释结合,既对书中话语标记进行分类总结,又对某些代表性话语标记进行深层探讨,力求深入、具体地反应“激流三部曲”话语标记的整体面貌。
[Abstract]:Based on Modern Literature "Riptide" discourse markers established as the object,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creation in 1930s of the "torrent Trilogy"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China of modern literature, the book describes 54 new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udal family "mansion" in history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special history. Due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the characters' language is also very unique,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s transitional.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first introduced the "stream of exciting research status and discourse markers" trilogy of language research, briefly describes the reason of this topic research. The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on the base of the defini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original word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non lexical form of discourse markers Vocabulary and form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two categories. In the third, fourth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marker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personal discourse markers and discours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iscourse markers, by all kind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works are analyzed. The fifth chapter of "stream of three steps" Discourse Markers use factor of the that study, style, status, gender, contex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estricting the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recent years, linguists put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discourse markers, as Wu Fuxiang (2005) said,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y of discourse marker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t should be after the Chinese study an important subject. The past research on the novel "the torrent Trilogy", in terms of rhetoric usage for the mainstream, has not yet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discourse markers level.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orrent Trilogy". Discourse marker research, mining in the torrent Tri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nguistic research has certain pioneering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both on discourse markers and summarized,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discourse markers in-depth discussion, and strive to in-depth, specific"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Riptide "discourse marker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阚明刚;;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5期
2 王寒娜;;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李心释;姜永琢;;对话语标记的重新认识[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4 朱佳佳;陆延;;论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6期
5 郭李琴;袁志强;;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许家金;;话语标记的现场即席观[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7 尹海良;;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永春光;邓晓明;;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上);2010年01期
9 姚双云;张磊;;话语标记“但是”的宏篇连贯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任振翔;;浅析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安娜;侯敏;;语料库中的插入语标注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陈睿;基于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严敏芬;汉语中不礼貌构式的社会与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曦;“大河小说三部曲”话语标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干璐;“白话文运动”时期英美翻译文学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晶;韩中话语标记“(?)”与“不是”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周艳妮;汉语话语标记“好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施俊武;叹词“哎呀”之多维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艳;话语标记“你看(说)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望龙;话语标记产生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杨亚洁;话语标记“然后”的话语组织功能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可;现代汉语连词类话语标记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海娟;推论性话语标记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7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0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