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衡派”翻译批评
本文关键词:论“学衡派”翻译批评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衡派"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文化流派。其翻译批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衡派"的翻译批评是其文化批评和思想批评的延伸;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定位与实现民族复兴路径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其翻译批评理念以及翻译标准,进而决定了待译主题的选择、译介的方式与策略,以及翻译的表现形式。
[Abstract]:Xueheng School is a literary and cultural school which ha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since 1920s. Its translation criticism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His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an extension of his cultural criticism and ideological criticism. Their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hoic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path directly determine their translation criticism concept and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then determine the choice of the subject to be translated, the way and strategy of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nd the form of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2BYY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学衡派”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文化流派。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学衡派”一直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而受到严厉批判,被斥责为“顽固守旧”。鲁迅曾批评“学衡派”“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还差得远”,不过“‘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卫威;;我所界定的“学衡派”[J];文艺争鸣;2007年05期
2 周佩瑶;;何谓“学衡派”?[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5期
3 林可济;;古今中西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重评“学衡派”和《学衡》杂志[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查国华 ,蒋心焕;谈“学衡派”[J];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5 张宪文;;论学衡派(摘要)[J];江苏社联通讯;1981年07期
6 魏建,,贾振勇;“学衡派”再评价[J];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7 谭桂林;评近年来对学衡派的重估倾向[J];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02期
8 干有成;;行走在历史的语境中——《“学衡派”谱系》读后[J];长江文化论丛;2007年00期
9 刘帆;“学衡派”与新文化倡导者的异中之同[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10 高玉;胡适白话文理论新评——从胡适与“学衡派”的分野入手[J];学术研究;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建高;;也论学衡派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2 王法周;;学衡派的政治理念与道德理想主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树好 武吉庆;学衡派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4年
2 赵树好 武吉庆;学衡派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4年
3 洛阳师范学院 张宝明;对峙的意义:学衡派与新青年派文化论争再回眸[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霁;学术网络、知识传播中的文学译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妙妙;“学衡派”的治学路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会力;重论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3 樊东宁;学衡派文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磊;学衡派的精英主义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晓惠;反思科学主义:学衡派文艺思想述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文基梅;学衡派对儒家传统的坚守[D];西北大学;2003年
8 刘婕;重估《学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颖;学衡之“准星”[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冬红;学衡派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8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2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