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中“说服”类交际意图及其实现条件研究
本文关键词: 信息传递 说服 交际意图 主体角色 出处:《图书馆学研究》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说服交际的信息传递中,说服者与被说服者围绕"说服"目的进行了言语交际。文章剖析了说服类交际意图的产生、结构和说服言语交际的模式。进而解读了信息传递中众多制约实现说服类交际意图的条件,这些条件因素包括:说服者的需要、被说服者的能力、说服目的要求呈现的态度和行为、主体角色定位适当、被说服者的行动意愿等等。以上充要条件是对说服类交际意图实现过程加以抽象概括而得出的。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这些条件作为一个整体,是衡量某一话语形式能否实现说服类交际意图的标准。
[Abstract]:In the communication of persuasion, the persuader and the persuader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round the purpose of "persua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of persuasi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mode of persuasive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n it explains the many conditions that restrict the realization of persuasiv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needs of the persuasive and the competence of the persuasive. The purpose of persuasion requires that the attitude and behavior should be presented and the role of the subject should be properly positioned. The abov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derived from the abstract summarization of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of persuasion. In the actual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se conditions are taken as a whole. It is a measure of whether a certain form of discourse can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of persuas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即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中国国家汉办;国务院学位办首期汉语国际推广骨干培训班;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人类的信息传递源起于人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需要催生了人类信息传递中类别不同的言语交际。“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利用语言作为工具进行的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是人际相互交往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1]信息传递过程中,说服言语交际的核心是实现说服交际意图,所以,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智奇;关联理论对说服行为的解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鹏;;管中蠡测“汉语规范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贺亮;;言语交际构成要素在话题转换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戴学媛;;基于顺应论的说服言语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戴学媛;胡德明;;劝说言语语用学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茅芽;“脏话”的意义——王立纯小说《甜菜进行曲》的语言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孔桂英;;小说《菊花》环境、细节及夫妻话轮的寓意评析[J];长城;2011年02期
7 彭希艳;;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杨桂玲;;从社会权势关系看会话合作原则的背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9 丁新峰;刘瑞;杨一博;;“火星文”造字方法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窦秋萍;张成会;;对《震撼世界的审判》中权势关系的及物性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文锋;媒体的道德箴言[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9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审视对外汉语课堂的静默语[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邱乐乐;言语交际中话语关系的建立和保持[D];吉林大学;2011年
3 白鹤;访谈类节目的话语控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雷雷;语言线性视野:言语交际中的时间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艳霞;首话题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娜;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语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肖强花;差势角色祈使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泳涵;魏晋南北朝至今汉语对话体文学作品中道歉语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婉芳;中国“985工程”大学简介中的劝说话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娟;现代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凤歧;试论信息传递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J];三明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刘玎玲;;浅议翻译中信息传递的三维性[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6期
3 罗淑兰;口译信息传递原则与策略[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5期
4 李靖民;;从信息传递视角看翻译[J];译林(学术版);2012年01期
5 黄利华;;试析信息传递中的同指选择[J];现代语文;2006年03期
6 黄利华;试析同指选择与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曾涛;现代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实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徐联仓 ,王}葜,
本文编号:1460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6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