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阅读中语块加工优势的眼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 语块 汉语阅读 二语 眼动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块在语言中大量存在,语块加工是否存在优势,对此学界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包含语块和相对应非语块的72个汉语句子作为实验材料,以62名中级、高级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和33名汉语母语者作为被试,考察阅读过程中语块与非语块加工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在目标词组(指语块和非语块)、目标词组末尾字、目标词组后位词和整句四个兴趣区,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都表现出稳定的语块加工优势。这种加工优势表现为更短的注视时间和更少的注视次数,且在阅读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有所体现。在目标词组兴趣区母语者的语块加工优势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大。
[Abstract]:There are still controversies about whether chunks exist in many languages and whether there are advantages in chunks processing. In this study, 62 intermediate Chinese sentences including chunks and corresponding non-chunks a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dvanced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nd 33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were used as su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unks and non-chunks in the read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phrases (refer chunks and non-chunks). There are four areas of interest: the end word of the target phrase, the postword of the target phrase and the whole sentence. Both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exhibit stable chunks processing advantag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horter fixation time and fewer fixation times. Both in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reading, the native speakers in the target phrase area of interest have greater advantage in chunks processing tha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6PT01)、北京语言大学重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4ZDJ03)和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词与词的组合是无限的,我们日常用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大于词、小于句子的单位,形式往往是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常被称为“语块”(或者预制语块、词丛、多词单位、程式化语言等)(Wray,2002:3-43)。一般我们所说的语块包括习语、高频搭配等。早在半个多世纪前,F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李继民;;国内外语块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3 岳祯;罗递敏;;近十年国内语块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4 沈娟;王冬梅;;语块理论与语言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语文建设;2014年05期
5 李音;戴卫平;;语块理论与语块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12期
6 郑友奇;许先文;;语言研究普遍性向领域特殊性的过渡——语块的认知科学理论及模式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段士平;;国内二语语块教学研究述评[J];中国外语;2008年04期
8 陈红;;汉语语块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9年06期
9 黄四宏;詹宏伟;;语块认知加工研究的最新进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郝广伟;;二语习得语块“互联性”和“谐振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翟玉玺;;准中级汉语口语中的语块产出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周玉;宗成庆;徐波;;基于多层过滤的统计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慧;现代汉语“V_单+NP”语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丹;“俗话说”的多角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毕晋;反问构式“X的什么Y”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瑜;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琰;中英科技文中语块使用对比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彭琴;“VOV的”的“构式—语块”分析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夏莎莎;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给”字句分析及教学[D];南昌大学;2015年
7 张锐;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块习得的心理表征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艳新;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孟令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块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张静;语块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0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6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