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隐性评价的“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比较

发布时间:2018-02-09 13:22

  本文关键词: 隐性评价 规约含义 会话含义 出处:《外语学刊》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规约含义是说话人借助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词语衍生的主观含义,而会话含义则是指在遵守或违背会话原则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含义。两者都体现说话人的主体性,属于隐性评价。本文拟从语用学入手,分别从语言形式的依赖度、语境依赖度、可推导性、可撤消性以及可分离性等角度,对作为隐性评价的"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各自特性加以甄别,并厘清它们的本质异同。
[Abstract]:Conventionally implicature is the subjective implicature derived by the speaker with the help of words with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whil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refers to the implicature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obeying or violating the conversational principle. Both of them embody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peak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pendence of language form, contextual dependence, derivation, revocability and separability. This paper discrimin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licatur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clarifies their essenti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哲学视角下语言评价理论的重建及验证”(11YJC740039)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评价理论的哲学研究”(13YY15)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教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高校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沪教委2015年27号)的资助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令君;;汉语会话中评价的语用特性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冯光武;;自然语言的规约含义探索[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3 张绍杰;;一般会话含义的“两面性”与含义推导模式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4 熊学亮;含义分类标准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5 冯光武;;规约含义的哲学溯源与争鸣[J];现代外语;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梁改萍;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任士明;;浅析奥斯汀的“performatives”发展及对翻译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U,

本文编号:1498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98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