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即使……也”的语义结构

发布时间:2018-02-26 03:29

  本文关键词: 即使……也 语义结构 预设 蕴涵 让步 类同 转折 出处:《语言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即使……也"句式实际包含4个小句,其语义结构可以描述为:A,B;即使C,也D(A-B蕴涵关系,A-C让步关系,B-D类同关系,C-D转折关系)。其中A、B可以明说,也可以分别由"即使C"、"也D"预设。蕴涵关系具体表现为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让步关系表现为否定或偏离。转折关系是隐含的,来自对基于蕴涵关系的预期的背离。该句式的逻辑意义为:无论A还是C(=~A),都D(=B)。其中,D是语义焦点。"即使……也"还广泛用来连接主语与谓语或状语与中心语,其语义结构都一样。
[Abstract]:The sentence "even. Also" actually contains four clauses,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1: AZB"; even if C, it also implies a relationship of A-C concession and a class of B-D. It can also be presupposed by "even C" and "also D" respectively. The implication relation is expressed as causality or conditional relation, the concession relationship is negative or deviated, and the transition relationship is implied. The logical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is as follows: both A and C / A / A are the semantic focus. "even." is also widely used to link subject and predicate or adverbial and head, and its semantic structure is the sam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关系词语用于单句现象再研究”(16YJA740026)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秉钦;一叶知秋——谈词的语义结构类型与翻译[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刘晋利;汉语话语中语义结构的重叠成分分析[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3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4 陈冬秀;论隐喻的语义识别、语义结构和特征[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5 程琪龙;谓元·语义结构·概念框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刘晓燕;;论隐喻的语义结构[J];黑河学刊;2009年09期

7 袁本良;;古汉语语义结构类型分析[J];语言科学;2010年05期

8 黄爱华;;「きる」的语义特征及语义结构模式[J];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9 徐思益;;论句子的语义结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10 吴贻翼;现代俄语中简单句结构模式及其语义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孙道功;;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兼语句语义结构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颖;;颜色形容词的语义结构和“白”“红”的语义模型[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玉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隔三差五”“差”在哪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洪海;汉语交易域框架语义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邵朝阳;澳门博彩语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V着_(zháo)”和“V到”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郑元春;语义结构与翻译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3 胡凤国;含事件类词语的汉语名词短语语义结构信息数据库的研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徐卡嘉;从名词及名词的属性看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张俊宾;《诗经》复合词语义结构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辉;汉语夸张辞格的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岳凌;动词后“上”“下”的语义结构与“V上”“V下”结构语义对立与趋同现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刘珍;“马”参构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姗姗;“不说”的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凯;汉法致使移动构式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3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