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原型—模型论观照下的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标记性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02:08

  本文关键词: 标记性 空间隐喻 成对词 排序 出处:《外语学刊》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隐喻既是一种修辞又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式,人的躯体是空间隐喻的认知原型,其上下、前后和里外的不对称,左右的对称以及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使英汉均有许多空间隐喻成对词。此类成对词排序是按先作为非标记性原型的肯定项而后作为标记性模型的否定项进行的,这不仅符合语言习惯,而且也符合人类认知一般规律。本文尝试从原型—模型论视角通过对5组空间隐喻成对词在英汉中的喻体选择与其内部结构的对比分析来揭示人类因为有相似生活环境和认知基础使得英汉空间隐喻有着许多惊人雷同之处,但同时由于英汉文化不同又存在一定差异。
[Abstract]:Metaphor is not only a kind of rhetoric but also a means and way for human beings to recognize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human body is the cognitive prototype of spatial metaphor. The symmetry of the left and the right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practices make many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to pairs. This sort of pairwise words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ve terms which are the unmarked archetypes and then the negative terms of the marked model. This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language hab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y-model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at human beings have similar origin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five groups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gnitive basis make English and Chinese spatial metaphors have many striking similarit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原型—模型论视阈下的二语标记性及习得研究”(2016JXZD022)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2016B018)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需涉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1624004102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H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宗敏;;英语空间隐喻特性的认知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2年03期

2 董莉;空间隐喻的辩证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吴云;认知框架下的空间隐喻研究[J];修辞学习;2003年04期

4 牟颖;王艳琴;;英汉空间隐喻的相似性[J];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5 皮德敏;;英语空间隐喻的认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岳红利;;从认知角度看英语的空间隐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7 史厚敏;何芸;陆彦;;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韩玉强;刘宾;;汉语空间隐喻时间中的“前”、“后”认知[J];修辞学习;2007年04期

9 崔娓娓;;英汉语中空间隐喻对比[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10 彭艳;;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的构建[J];外语教育;2007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钟小佩;;情感三维空间隐喻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黄洁;;空间隐喻的本质特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蔡有恒;;英汉垂直性空间隐喻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李艳;吴念阳;徐凝婷;;垂直性空间隐喻的心理基础——上-下意象图式对理解空间隐喻句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吕军梅;鲁忠义;;语篇阅读理解中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邵玉兰;陆爱桃;张美超;;亲属词的三维空间隐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许晓迪;;社会地位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发展性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艳芳;;关于空间-时间隐喻的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瑞明;张昆;吕欢;谢久书;;情绪概念加工的空间隐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亮;中俄大学生汉俄语时间的空间隐喻思维实验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道美;《活着》汉维空间隐喻对比及翻译策略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3 苏贞贞;数量垂直空间隐喻的实验研究-“更多为上,,更少为下”[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辉燕;审视与重构:空间隐喻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刘营;汉英“前后”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史林书;从认知角度看英语中的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勇强;致使结构的认知研究:致使连续体、原型和空间隐喻模型[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8 袁颖;俄汉形状词острый/“尖”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晶;“远/近”的空间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琳;俄语空间隐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6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36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